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甘孜寺

甘孜寺

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大寺庙之一。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城区北部。清康熙元年(1662),五世达赖的弟子霍尔曲吉昂翁彭错兴建,是“霍尔十三寺”中最早建造者,寺内有洛吉、扯里、阿巴三个扎仓。盛时有僧众3300余人,该寺主要活佛先后有7名,即:仲萨、日交、朗扎、香根、绒岔、那佑、苦马,以主持活佛为最高首领。民国时期,该寺主持大活佛仲萨曾任甘孜县参议长和“西南佛教宣化使”等职。内设全寺最高权力机构“更巴会议”,总管寺内各种大小事务,凡有关寺庙的一切重大事务,需经活佛审查批准,方能召开“更巴会议”作出决定。下设堪布、更卡龙巴、更差、格古分管教务、总务、行政外事、执法等各种事宜。有一套统治一般僧人的“戒律”,所有喇嘛无一例外地要到西藏的色拉、哲蚌、甘丹、扎什伦布等寺学经。该寺下辖仲萨、日交、郎扎、汉人、扎呷、拉格、苦马、则书、不鲁来、香根、康龙、彭果、楚洛等分寺,由本寺分派管家执掌各寺庙,独揽其经济大权。还得到土司、头人的扶持,占有大量土地,享有各种特权,通过土司、头人向所属农奴派差、派款,敲诈勒索。有由管家负责的专门经商的组织,将售不出的货物,强迫摊派给群众转成高利贷,牟取暴利。还干涉民政,甚至私设刑堂、监狱,对百姓施以酷刑。民主改革后,取消了寺庙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

猜你喜欢

  • 兴龙笙

    即“兴隆笙”(916页)。

  • 苻柳

    ?—368十六国时期前秦大臣。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氐人。※苻健子,※苻坚从兄。苻生即位,封晋王,为征东大将军、并州牧,镇蒲坂(今山西永济县西南)。前秦永兴元年(357),苻坚即位后,为晋公、车骑

  • 马谦益

    1874—1949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陕西省西安市人。回族。幼家贫,从西安清真大寺刘老安万龄等阿訇为师,学阿拉伯文和伊斯兰教典籍。光绪、宣统年间(1875—1911),受业于著名经师者万选、禹月

  • 义渠戎

    古族名。戎人之一支。《史记索隐》引韦昭云:“义渠本西戎国”。《风俗通义》:“义渠,狄国”;也有称其为白狄种者;一说为羌种。《竹书纪年》:“武乙三十年,周师伐义渠。”春秋时居住于今山西、陕西交界汉西河郡

  • 罗子

    见“罗”(1414页)。

  • 三云筹俎考

    书名。简称《三云考》。明朝都御史王士琦辑。据书中内容推测,约成书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以后不久。全书分四卷:(1)安攘考。以年表形式简述三云地区(云中、云东、云西,即今土默川一带)自周显王三十六年

  • 甘孜

    ①自治州名。在四川省西部。与云南、西藏自治区、青海相邻。古为羌戎之地,唐、宋属吐蕃,元之朵甘思地,明之朵甘卫地,清为孔撒、麻书白利三土司地,清末置川边道,1914年属川边特别区,后复改道。1935年中

  • 蒙哥铁木

    见“忙哥帖木儿”(881页)。

  • 朗氏家族史

    书名。藏文原名《朗氏犀牛宝卷》,意译为《朗氏家族史》。约成书于明宣德六年(1431)。作者是朗氏家族成员※扎巴坚赞贝桑波。著于山南乃东孜寺。是书初以伏藏形式出现,后掘出始为人知。分上、中、下3部。该书

  • 吉保

    土族第一代土司。蒙古人,一说藏族人,其后世逐渐融合于土族中。明洪武四年(1371),归附明朝,封为百户。二十三年(1390),调锦衣卫前所镇抚。子孙世袭。曾辖有“土舍”、“土民”百余户,男女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