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珲春厅

珲春厅

地区名。珲春古作浑蠢,一作乌春,女真语“透彻”意,地以水名,今为县名、城名。位于今吉林省东南部。清宣统元年(1909)置,治所即今珲春县。辖域东西250余里,南北300余里。东、南界俄罗斯东海滨省,西接朝鲜,北邻东宁厅。汉、晋属北沃沮地。唐为渤海国东京龙原府境。辽、金属图们水温迪痕部浑蠢水乌库哩部。元为开无路沃济野人地。明为建州,毛怜卫女真活动地区,属颜春地面。清初,珲春河左近为库雅拉部所居。又称南荒围场。康熙五十三年(1714),筑城于十八屯,位于珲春河(红旗河)右岸。始设协领,管辖捕獭牲丁,隶宁古塔副都统。光绪七年(1881),增设珲春副都统。同时弛禁,设垦局。宣统元年(1909),裁副都统,改置同知厅,隶东南路道。民国二年(1913),改厅为县。向为边防重地。清末至民国初年,治内有汉、满、朝鲜、回、库尔喀等族居住。

猜你喜欢

  • 嵬名令公

    西夏晚期重臣。党项羌族,皇族。应天四年(1209),蒙古军攻西夏中兴府(今宁夏银川市)外卫,奉襄宗命率兵5万守克夷门。先败蒙古军,相持两月后,防备渐弛,被蒙古军设伏俘获,克夷门失守,襄宗纳女请和。被囚

  • 花华素花华

    纳西语音译,意为《三大欢乐调》。纳西族中广为流传的民歌曲调。由《猪歌》、《赶马》和《烧香》等3个民歌组成。其内容主要是歌颂劳动生活,传授劳动知识,赞美男女青年建立在共同劳动和共同生活基础上的爱情。

  • 札剌儿

    ①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又作札剌亦儿、扎剌儿、押剌伊而、札腊尔。游牧于鄂嫩河东、克鲁伦河北。为漠北强部之一。分为札忽惕、脱忽剌温、弘合撒兀惕、古篾兀惕、兀牙惕、你勒罕、古儿勤、朵郎吉惕、秃里、尚忽惕等十

  • 渡离江记

    游记。1篇。明董传策(字原汉,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人)撰。是篇专记广西漓江(府江段)两岸景色及少数民族社会情况。谓:“彼中洞丁招主,往往衅状相通。今昭平建设土巡检司,亦略扼其咽吭。谓宜听诸土官报效,兵自

  • 孜牙墩

    ?—1815清代新疆维吾尔族阿訇。喀什噶尔(今喀什)塔什密里克庄人。属伊斯兰教黑山派。嘉庆十九年(1814)三月,娶居京之喀申和卓女为妻。喀申和卓系“白山派”遗裔,向居和卓坟附近。他因恳请将妻室移往塔

  • 苏龙

    珞巴族部落名。自称“布瑞”,藏族称之为“丁珞”。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隆子县南面的喜马拉雅山区。传说其祖先与崩如、巴依、玛雅、阿帕塔尼和纳等部落的祖先为兄弟。有阴垛、姑佑、石鲫、石觉、布更、布耶、嘎恨、嘎得

  • 贱民

    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等级之一。统称“庸部”。这类奴隶专为非奴隶阶级的属民服务。包括“更”(奴隶)、“扬更”(奴下奴)及“宁更”(奴下奴之奴)。这类奴隶在吐蕃奴隶社会中占有很大比例。

  • 胡鲁

    见“完颜宗固”(1156页)。

  • 于阗文

    公元5—10世纪使用于于阗(今新疆和田)一带的一种古代文字。由于人们认为古代于阗是塞族人居住的地区,所以又称于阗文为“于阗塞文”。用这种文字记录的语言被称为“于阗语”或“于阗塞语”,属于印欧语系印度一

  • 完颜从宪

    ?—1208金朝宗室、大臣。本名吾里不,亦作吾里补。女真族。完颜氏。世宗孙,显宗完颜允恭子。世宗大定二十六年(1186),赐名琦。二十九年(1189),章宗即位,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寿王。承安元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