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茶
藏、蒙古、土、纳西等信仰喇嘛教各民族的一项宗教活动。又称“熬广茶”。是到寺院礼佛布施的俗称。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西藏喇嘛教素有饭前熬一锅酥油茶,于开饭时饮用之习俗。故凡到寺院礼佛者,都须先熬茶、并于僧众喝茶时布施。前往布施者有各级封建主,也有劳动人民和各级僧侣。布施礼品,视各人经济状况而定。可用金银,也可用实物。主要是通过布施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也有要求为亲人超度亡灵或还愿的。参见“进藏熬茶”(958页)。
藏、蒙古、土、纳西等信仰喇嘛教各民族的一项宗教活动。又称“熬广茶”。是到寺院礼佛布施的俗称。主要流行于西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西藏喇嘛教素有饭前熬一锅酥油茶,于开饭时饮用之习俗。故凡到寺院礼佛者,都须先熬茶、并于僧众喝茶时布施。前往布施者有各级封建主,也有劳动人民和各级僧侣。布施礼品,视各人经济状况而定。可用金银,也可用实物。主要是通过布施祈求人畜平安、五谷丰登。也有要求为亲人超度亡灵或还愿的。参见“进藏熬茶”(958页)。
见“不落夫家”(270页)。
渤海国第六世王大嵩璘的谥号。嵩璘于唐元和四年(809)死后,其国未报请唐王朝私自加此谥号。详见“大嵩璘”(90页)。
见“乾陀罗”(1982页)。
元代地名。又作镇海城。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东南杜尔格湖西南。成吉思汗攻金回师后,大臣镇海奉命领所俘汉民万人屯田阿鲁欢,立城戍守,以人名命城,又作称海。蒙古语作“镇海八剌喝孙”,“八剌喝孙”汉意“城中有仓廪
吐谷浑妇女的发式。又称辫发。披发为辫,辫发不是一束,而有多束,上以金花为饰,缀以珠贝,以多为贵。可汗之恪尊(又作可敦、可贺敦等,可汗妻室之尊称)辫发于后,首戴金花冠。此种发式在今甘南、青海藏族、土族一
即“吉谟雅丁”(684页)。
明代东蒙古右翼部落。亦译作哈喇真、哈刺慎、阿刺嗔、哈刺庆、喀喇沁等。始见于拉施特《史集》,称“合刺赤”。源于中亚草原的游牧部落乌古思人,约形成于7世纪。后迁至阿姆河以南,成为强大部落。到蒙元时期,称“
即“仰华寺”(801页)。
?—46汉代匈奴单于。挛鞮氏。名舆。※呼韩邪单于子。※乌累若鞮单于弟。原任匈奴左谷蠡王、左贤王。新朝天凤五年(公元18年),乌累单于死后,嗣位。初图王莽赏赐之利,遣大且渠奢与醯椟王至长安(今西安西北)
?—前484字子胥。春秋末年吴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父奢曾任楚国太子建师傅,后遭奸臣费无极诬陷与太子建蓄意谋反,被楚平王执杀。员被迫出走。楚平王闻讯通令各重要关口悬挂其像,派兵把守,能捕获者赏粮5万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