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清文鉴

清文鉴

书名。清官修满文分类大型辞书。计有《清文鉴》、《满蒙文鉴》、《增订清文鉴》,三体、四体、五体清文鉴等多种。《清文鉴》为傅达理、马齐、马尔汉等奉敕编,康熙帝审定。康熙十二年(1673)始修,四十七年(1708)书竣。分280类,收词12000余条,附有按字母排列的总纲索引。有清代刻本,后收入《四库荟要》。《满蒙文鉴》为拉锡等编,康熙四十九年(1710)开始编,五十六年(1717)书竣。所收词与《清文鉴》相同,用满蒙两种文字注释。《增订清文鉴》为《御制增订清文鉴》的简称,又名《两体清文鉴》,大学士傅恒(1720—1726)奉敕编,乾隆帝审定。乾隆三十六年(1771)完成,越二年(1773)刻印。该书以康熙《清文鉴》为基础大加增删,增收新词4700余条,凡18000余条。分正编和补编两部分,正编41卷,补编5卷。改文言为日常用语。曾收入《四库全书》小学类。《三体清文鉴》为永瑢等奉敕编,乾隆四十四年(1779)完竣,五十七年(1792)刻印,该书是由《清文鉴》和《满蒙清文鉴》发展而来,因此又称《满珠蒙古汉字三合切音清文鉴》。与《御制增订清文鉴》有很大差别,取消了满文注解,以3种文字循环标记。 《四体清文鉴》编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至六十年(1795)之间,刻本完成于19世纪初。有道光三十年(1850)刻本。该书由《御制增订清文鉴》发展而来。是满、藏、蒙、汉4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没有注音和注释。《五体清文鉴》,即满、藏、蒙、维、汉5种文字对照的词汇本,词汇与《四体清文鉴》相同,仅增加一栏维吾尔文和三栏注音。约成于乾隆末年。只有抄本传世。原本6函,36册,共2563页,1957年民族出版社据抄本影印。具有历史和实用价值,是学习、翻译和研究满文等文字的重要文献。

猜你喜欢

  • 博尔辉

    ?—1651清初将领。又作博尔惠。满洲正白旗人。他塔喇氏。天聪三年(1629),从皇太极征明,自龙井关入遵化,败明总兵赵率教军,斩其副将。五年,擢巴牙喇甲喇章京,兼户部参政,屡败明军取胜。崇德元年(1

  • 蓝正樽

    清道光朝瑶族起义首领。又名蓝元旷。湖南新宁县麻林峒人。瑶族。虽家境贫寒,但年幼苦学,曾考取秀才,为人正直不阿,好打抱不平,有胆有识,颇孚众望。道光年间(1821—1850),新宁县瑶山八洞一带,官府豪

  • 长龄

    1758—1838清朝将领。蒙古正白旗人。萨尔图克氏。字懋亭。尚书纳延泰子。乾隆三十八年(1773),由翻译生员捐纳笔帖式,擢军机章京,调理藩院主事。四十九年(1784),随钦差大臣阿桂镇压甘肃田五领

  • 万户

    ①吐蕃时的一种军事行政建制。藏语称“khri sde”。约七世纪松赞干布掌政后统一吐蕃兵制时建置。统隶于五如(“如”,藏语音,译意为“翼”)及其长官“如本”(翼长)。这种万户多见于河陇吐蕃占领区。如在

  • 元史译文证补

    书名。清洪钧撰。20卷。钧于光绪十三年至十六年(1887—1890)出任驻俄、德、荷、奥公使,得俄人贝勒津所译※《史集》及多桑所著《蒙古史》等,命使馆职员译为汉文,据以与汉文史料相参证,著成此书。其体

  • 拔鲁罕

    见“博罗欢”(2151页)。

  • 那贝

    见“赫哲族”(2422页)。

  • 中山王

    前344—前308战国时中山国国王。白狄鲜虞人,姬姓。※中山成公之子。成公引槐水围赵鄗邑,败赵国,使中山国跻身于强国之列。周显王四十一年(前328),成公卒,年17岁即君位。四十六年(前323),以其

  • 达赖喇嘛十一世

    见“凯珠嘉措”(1408页)。

  • 归流河

    河流名。又称归勒河、奎勒河。洮儿河支流。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发源于兴安岭索岳尔山麓。东流与乌兰灰河会,东北流与阿里德拉河会,转向北流,与洮儿河相隔若干里并行,至札萨克图旗入洮儿河。明清时为蒙古科尔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