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沙瓦卡

沙瓦卡

傣语音译,傣族对“小乘佛教”的称谓。宗教界又称为“南传佛教”或“南传上座部佛教”,源于古印度部派佛教之上座部。公元前3世纪传入锡兰岛(今斯里兰卡),后经中南半岛传入中国,主要为傣族所信奉。与傣族相邻的布朗族、德昂族、部分阿昌族、佤族和少数彝族也信仰。其教义和戒律,较之原始上座部在各个细节上已有所变化,但主要方面仍保存早期佛教的基本宗旨和教义。傣族小乘佛教只奉释迦牟尼为教主,不相信其他菩萨。在教义上虽承认人空、色空、我空,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不同于大乘的四大皆空,认为教主所说的法是实在的,不象大乘那样以成佛为目的,而以证得阿罗汉果为目的,提倡积德行善,谋求自我解脱,以达到极乐世界。有傣文经典号称84000部,藏外典籍有不少傣族僧人著作,具有民族特点。在流行中,因僧侣遵守的戒律不同,以及信徒日常生活中的禁忌与祈祷方式上的差别,而分为支派。西双版纳一带有摆巴(山野派)与摆孙(田园派)之分,德宏等地有摆庄、多列、左抵等派之别,而以戒律较松弛的摆孙、摆庄派易为群众接受,形成较大势力。但各派的教义大体相同。

猜你喜欢

  • 绥来

    即“玛纳斯”(952页)。

  • 移剌扎八

    金代契丹起义军首领之一。亦作札八。契丹族。移剌(耶律)氏。原仕金,大定元年(1161),奉命同前押军谋克播斡、前牌印麻骇、利涉军节度判官马脑等赴临潢府(治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境,招降移剌窝斡领导的契丹起

  • 阿噶旺罗布桑却拉丹

    即“阿旺罗桑曲旦”(1244页)。

  • 乌德土把总

    清代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清通典》载:“云南土把总五十五人,曰乌德一人。”《清文献通考》:“乌德土司,在普洱府外。”清乾隆二年(1737),普洱镇府会给召斋土把总职衔。传至刀正朝,以军功实授

  • 田四浪

    ?—1871清咸同年间哈尼族起义首领。又名田政、田以政。咸丰三年(1853),与普顺义(彝族)领导镇沅、新平一带哈尼族、彝族人民起义,占领镇沅全境和新平县哀牢山西麓,拥众5000余人。六年(1856)

  • 幢帅

    南北朝时期柔然的军职。北魏以军、幢为军事编制,柔然可汗社仑效法魏制,于北魏天兴五年(402)建立军、幢制度,“千人为军,军置将一人,百人为幢,幢置帅一人”。军将听命于可汗,幢帅由军将率领,并配有严格的

  • 台登城

    古城镇。唐《蛮书·卷七·云南界内途程第一》:“台登城,……泸水从北来,至曲罗萦回三曲。每曲中间皆有磨些部落。”城为今冕宁县之泸沽镇。在盐源之东雅砻江“萦回三曲”内,唐时有磨些(纳西族先民)部落分布。

  • 巴特满

    维吾尔语音译,又译帕特玛、巴特曼。①重量单位:1巴特满等于8噶尔布尔或64察拉克,一察拉克重16斤(各地不一,亦有重20斤、10斤者)。 ②容量单位:清代乾隆年间初定1巴特满合仓斛4石5斗,后改为5石

  • 粗巴

    清代西藏错那宗派驻门隅地区的税官。19世纪中叶设置。由宗本委派僧俗各一人,其直接向宗本负责。一般每任3年,亦可连任。无固定薪俸,靠税收、经商和敲榨勒索的丰厚收入生活。派驻“勒粗康”的“粗巴”除征税外,

  • 白孝德

    714—779唐朝将领。安西胡人。史称其“骁悍有胆力”。乾元(758—760)中,为李光弼偏将。随军战史思明于河阳,率50骑阵斩其骁将刘龙仙,大败敌军,因功官至安西北庭行营节度、鄜坊邠宁节度使,历检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