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毗伽可汗

毗伽可汗

684—734

唐代后突厥可汗。又作苾伽可汗。名默棘连,又作默矩。阿史那氏。※颉跌利施可汗子,※阙特勤之兄。神功元年(697),拜大度设,史籍作右厢察,又作“小杀”,随其叔※默啜东征西战,出兵25次,身经13战,皆立战功。开元四年(716),默啜死,阙特勤杀默啜之子移涅可汗,拥其为汗,称圣天子毗伽可汗。即位后,为安内抚外,以巩固统治,任阙特勤为左贤王,专掌兵马,召默啜时衙官暾欲谷为谋主。奉行睦邻政策,以妹妻黠戛斯可汗,娶突骑施可汗女为媳,又以女嫁突骑施汗苏禄,结好邻邦。开元元年(713),率兵东征契丹、奚,西击葛逻禄。八年(720),征拔悉密,围攻北庭,侵扰甘、凉两州,与唐将英杰令战于郁都斤山(今杭爱山支脉),掠羊马数万及降唐之凉州契苾部。九至十年再征契丹、奚。十八年(730),联兵契丹伐奚。攻伐重点主要是突厥旧时属部,对唐朝则奉行谋臣暾欲谷之策,以和为上,一改默啜可汗战和相兼之策。开元六、九、十年,屡遣使言和,十二年,四次遣使请和求婚。唐允其和好之议。对唐和亲吐蕃、奚、契丹而未允己所请婚,终不满。十五年(727),遣大臣梅录啜赴唐通告吐蕃欲联兵突厥进攻中原,获允在受降城开市互易,岁输帛数十万匹。二十一年(733),唐允其和亲之请,但次年因后突厥汗庭内乱又止。是年,以谋臣梅录啜施毒谋逆,讨斩梅录啜,尽灭其党。旋卒,在位19年,是时大漠南北再次出现“蕃汉百姓,皆得一处,养畜资生,种田米作”的升平景象。玄宗遣左金卫大将军宗正卿李佺前往吊祭,令史官李融撰写碑文,为之树碑立庙,突厥人又以突厥文书写碑文,与汉碑同立,是为著名的《毗伽可汗碑》。

猜你喜欢

  • 奉恩将军

    爵名。清代宗室封爵中末等之称。秩视武职正四品。顺治六年(1649),始立此爵,位居九爵(崇德元年、1636创设)之末※奉国将军之后。十年(1653),定奉恩将军子孙世袭此爵。乾隆十三年(1748),列

  • 蒲类海

    西域古湖名。见《后汉书·班超传》。《汉书·西域传》作蒲类泽。《旧唐书·地理志》:胡人称婆悉海。清《西域图志》作巴尔库勒淖尔。即今新疆东北部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湖。西汉本始三年(前71年),汉蒲类将

  • 徕远清吏司

    清官署名。理藩院下属机构。乾隆二十六年(1761)设立。职掌回部封爵、世职、俸银、每年朝贡和赏赐及四川土司入京觐见等。设郎中蒙古1人、员外郎满2人、蒙古3人,主事蒙古2人。

  • 荟福寺

    清代佛寺。俗称东大庙。在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大板镇东端。清康熙十四年(1706)康熙帝次女荣宪公主主持兴建。初名巴尔斯(虎)庙,后改今名。有前殿、后殿、东西配殿及后东侧室等。后殿保存最完整,为重檐歇山

  • 摩格

    西夏职官名称之汉译名。宋代史籍记载的西夏遣宋使臣官名。一译作谟介。如史籍载宋元丰七年(1084)十一月,西夏派遣使臣摩格蔑密裕赍表赴宋朝进贡。后世称“蕃官名号”,其西夏职官品位不详。

  • 王孝廉

    ?—815渤海王国官员。大言义为王(812—818年在位)时,官至太守。唐元和九年(日本弘仁五年,814),奉命率高景秀、释仁贞等赴日告定王大元瑜丧。九月,抵日出云登陆,十二月,入日京城呈国书。次年正

  • 府兵制

    西魏大统年间(535—551) 鲜卑宇文泰所建兵制。由兵牧合一的部落兵制发展而来。初置12军,以诸将分别统率。其成员多为鲜卑人,基本上由贺拔岳的武川军团、侯莫陈悦属下的李弼军团以及“六坊之众”随孝武帝

  • 陆腾

    ?—578西魏、北周大臣。字显圣。代郡人。北魏东平王陆俟玄孙。先世为鲜卑步六孤氏,后改今姓。少慷慨有大节。初仕魏,曾从尔朱荣平葛荣,以功赐清河县伯。迁通直散骑常侍。及孝武帝元修西迁,受命留邺。东魏兴和

  • 师公戏

    参见“壮戏”(887页)。

  • 哈尔邦

    蒙古语音译。卫拉特蒙古人传统帽子。流行于青海、新疆等地。形制与内地暖帽相近。顶高,边平。里以白毡制成,外饰以皮。穷人无皮饰,则将毡染成紫绿色为饰。无冬夏之别,以厚薄为差。顶缀缨,名“扎拉”。女帽与男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