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阿罗
一译勺哇绕。土族语音译,意为“常家户族”。因当时地以常姓为正支而得名。汉语即“土户家”,参见“土族”(63页)。
一译勺哇绕。土族语音译,意为“常家户族”。因当时地以常姓为正支而得名。汉语即“土户家”,参见“土族”(63页)。
见“克默而河卫”(988页)。
宋代思州领主。贵州务川人。大观元年(1107)入朝,以其地改置思州。授思州刺史,世领其地。政和五年(1115),率土兵参与镇压晏州(今四川兴文) 卜漏领导的少数民族起义。宣和元年(1119),晋贵州防
金代山名。亦名“忽土白山”。见“麻达葛山”(2099页)。
见“喀什噶尔”(2205页)。
古运河名。周敬王十四年(前506),伍子胥率吴师伐楚,楚军败溃,追至云梦泽畔,时值冬十一二月,泽水浅落,无法浮舟师追击楚军,令人在扬水及附近沼泽间开凿了一条运河,故称。
藏族部落名。亦称汪什代克族、下汪什代海族。在青海省海北天峻县内。“环海八族”之一。为海西最大藏族部落,有千户、副千户及下辖18个百户。原为黄南鲁本族之一支,住黄河南岸同德羊直乃海散木地方。首领为哇洛,
旧县名。在今吉林省西北部嫩江西岸、大安县西。明属泰宁卫。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以科尔沁右翼后旗洮儿河南岸垦地置安广县、治解家窝铺,隶洮南府。为清末实行土地放垦,割旗地而置的县级行政区划之一。195
书名。西夏大臣罗世昌撰。20卷。世昌自南院宣徽使自请罢职后,流寓龙州(今陕西省志丹县北),知国将亡,而谱撰夏国历代世次藏之。元代尚存,今不存。
见“伊列河”(804页)。
中国伊斯兰教古寺。在辽宁省沈阳市西关。简称南寺。是沈阳以至东北地区规模甚大、历史最久远的一座寺院。后金太宗崇德元年(1636),由太监铁奎创建。康熙年间(1662—1722)扩建,初具规模。至民国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