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唐代吐蕃社会中奴隶阶级的一个阶层。公元654年,吐蕃大相噶尔东赞域松召集诸部首领集会,议定划分吐蕃社会阶级及等级。其中有武士阶层“”及“”。“”又称“庸之人部”,简称“庸部”,该部所属奴隶阶级中包括“”。由于“”的社会地位低下,当时法定不准该阶层中的奴隶担任武士,而只能受制于武士层的镇摄。吐蕃法律规定“”本身又可蓄奴,称作“扬更”,即奴隶的奴隶,和更低级的奴隶阶层“宁更”在吐蕃本部及河西敦煌吐蕃占领区(包括所辖汉人驻地),均有这种统属于“庸部”的奴隶。

猜你喜欢

  • 屯齐山卫

    见“秃里赤卫”(1084页)。

  • 撒尼人

    见“撒尼泼”(2492页)。

  • 裴满氏

    ?—1149金熙宗皇后。亦作裴摩申氏。女真族。太尉忽达之女。天会十三年(1135),熙宗即位,封贵妃。天眷元年(1138),立为皇后。皇统元年(1141),熙宗受尊号,册为慈明恭孝顺德皇后。二年,生子

  • 合扎谋克

    金朝皇帝侍卫亲军的称谓。女真语“合扎”,意为亲军;谋克,百夫长之意。因以皇帝近亲领之,故名。

  • 乌古邻

    ①见“耶律何鲁扫古”(1329页)。②见“萧陶隗”(1998页)。

  • 协邦木

    藏语音译。※封地文书(萨兴噶登)之一种。指原西藏地方政府时代,由达赖喇嘛或摄政盖印颁发的、写明某地或某领主产权及应负担和应减免差役、租赋的文诰。参见“萨兴噶登”(2010页)。

  • 五彩袖

    土族语称“秀苏”,意为“花袖衫”。青海互助地区土族民间传统青壮年女服。以两袖由红、黄、绿、蓝、紫五色布或五彩绸套圈做成而得名。相传古代土族妇女勇敢善战,后来逐步转为操持家务,从事农耕生产。为表达对戎马

  • 尚虞备用处

    俗称“粘杆处”(2120页)。

  • 缅濮

    参见“闽濮”(1727页)。

  • 释贞素

    渤海王国僧人。入唐学经,从师应公。唐元和八年(813)秋,与日本留唐学问僧灵仙遇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议论投契无间。长庆二年(822),灵仙入五台山求法,居铁懃寺。五年,贞素携日本寄灵仙之百金及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