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新疆置省

新疆置省

清代末年统治新疆政策的重大变革。新疆古称西域。自汉宣帝神爵三年(前59年)建立西域都护府以来,历代中央王朝都在这里设官置治,进行有效管辖。清代,清朝统治阶级为分化各族人民的反抗意识,在统一全疆地区后,便依其归附先后、对中央王朝的忠顺程度,建立以军府制为主体的多元化体制:在伊犁设立将军府;在蒙古族聚居区、哈密、吐鲁番建旗设札萨克;在南疆实行伯克制;在汉、回集中的东部地区推行州县制。政治体制不一,给管理带来了混乱。随着清王朝的日渐腐败,其固有弊端也日益彰著。将军府既无专设治民长官,又无统一政令,各级王公、伯克往往打着朝廷旗号自行其是,致使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加剧,和卓后裔叛乱接连不断,浩罕和沙俄侵略势力乘虚入侵,霸占伊犁和南疆。鉴于内忧外患严重威胁,以魏源和龚自珍为首部分知识分子,遂力主在新疆设行省,建州县。光绪四年(1878),阿古柏反动势力被逐出南疆后,左宗棠和刘锦棠复力创议建省。光绪十年(1884),清廷发布建省上谕,命刘锦棠为新疆巡抚,魏光焘为新疆布政使,是为设省之始。历经数年调整,制度始完善。全疆分为镇迪、阿克苏、喀什噶尔、伊塔4道。下辖6府、10厅、3州、23县。全省军政事务由巡抚统领。伊犁将军领满、索伦、锡伯、察哈尔、厄鲁特营和哈萨克、布鲁特(今柯尔克孜)等诸部,兼办中俄交涉,节制伊塔事务。辛亥革命后,因伊犁将军为都督取代,伊塔事务归都督管辖。1919年,阿尔泰划归新疆,新疆辖境正式确定。省制之建立,既使新疆与内地各省行政制度趋归划一,也促进了新疆与内地各族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废除原有的王公、伯克制度提供了条件。

猜你喜欢

  • 番僧源流考

    书名。有关西藏宗教史书。由驻藏帮办大臣钟方于道光二十二至二十四年(1842—1844)间编成此书。该书虽较简略,然在道光时,已属佳著。内容除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两大禅师世系外,尚有哲布尊丹巴、济咙、

  • 喀尔塔喇

    ?—1652清初将领。满洲镶白旗人。章佳氏。世居费推郎阿,佐领图尔坤欢詹之子。初任佐领。崇德三年(1638),任护军参领。随豫亲王多铎征明宁远城。六年,围明锦州城,因事获罪。顺治元年(1644),随大

  • 察哈尔佃齐三世

    ?—1739清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活佛。内蒙古乌拉特人。被选定为察哈尔佃齐呼图克图三世,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坐床。三十五年(1696),康熙帝亲征准噶尔部噶尔丹,途经呼和浩特时,活佛尚年幼,由格

  • 革咂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一作哈咂簇。属西宁卫管辖。洪武十三年(1380)归附明朝。其族有户400,口900余。其民无庐室,多罽帐。永乐十七年(1419),其族指挥、千户、百户等入朝贡马,赐之钞、币等。宣德十年

  • 王应贤

    即“王宪章”(210页)。

  • 勃阑卡贝云

    ?—838吐蕃名臣。赞普赤祖德赞(815—838年在位)时执政僧人。因以高僧身份参政而官至僧人宰相一钵阑布,故名钵阑布勃阑卡贝吉云丹,简称钵阑布云丹,或勃阑卡贝云,有时仅以僧职“钵阑布”称之。任内,力

  • 从太山

    今长白山在南北朝至隋代的名称。古称不咸山,一作徒太山,亦称太皇山、大白山。“从太”为靺鞨语,中原人称太皇。近世研究者或说“徒”为“从”之讹,或以“徒太山”为是。有谓“太皇”之“皇”本为“白”之误。古勿

  • 达弟

    藏语音译。解放前四川阿坝卓克基藏区土司制下的一个社会等级。又称“克尔米”,意为“什么都要做的人”,俗称“家人”,即奴隶。来源于孤儿或因家贫被卖为奴者,亦有与“家人”结婚降为此等级者。世代为奴,无任何私

  • 高梁河之战

    辽(契丹)与北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高梁河位于辽南京(今北京)之北,今北京城-西北西直门外仍存高梁桥名称。辽景宗保宁十一年(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二月,宋太宗发大军亲征北汉,时北汉臣服契丹,契丹出兵

  • 旺济外兰

    见“王忠”(2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