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左江道

左江道

壮族地区古行政建制。①宋置,治所在永平寨(今宁明县),属邕州(治所在今南宁市),统辖左江流域诸羁縻州县峒,有忠州(今扶绥地)、冻州(龙州)、万承州(大新)、思陵州(宁明)、左州(崇左)、思诚州(大新)、谭州(崇左)、渡州(今地不详)、笼州(今扶绥)、七源州(今在越南北境)、思明州(宁明)、西平州(今宁明县地)、上思州、禄州(今宁明地)、石西州(今宁明地)、思浪州(今在越南北境)、思同州(扶绥)、安平州(今大新地)、员州(今天等县地)、广源州(治所在今越南高谅省广渊县)、勤州(龙州)、南源州(今地不详)、西农州(在越南北境)、万涯州(在越南北境)、覆利州(今大新地),温弄州(今靖西县湖运乡)、武黎县、罗阳县、陀陵县、永康县(以上皆今扶绥地)及11所峒。为壮族聚居区,古称“侬峒”地。 ②明置,治所在桂平县。属广西布政司,统辖浔州、南宁、太平、镇安四府及思明土府、泗城州(治所在今凌云)、田州(治所在今田阳)、归顺州(靖西)、奉议州(田阳)、龙州、养利州等土州。 ③清置,治所在宣化县(今邕宁),统南宁、镇安、泗城三府及百色、归顺两直隶厅。

猜你喜欢

  • 丹阳城

    见“白土城”(597页)。

  • 段氏

    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以部为氏。属东部鲜卑,世居辽西。三国魏青龙三年(235),鲜卑联盟瓦解后,逐渐兴起,自成一部。西晋时势力渐盛,有部众3万余户,拥兵四、五万,疆域最广时西接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

  • 东瓯

    古代东南越族一支。亦称瓯越。主要分布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一带。其来源主要有越国后裔说和土著说二种。以农业生产为主,擅长造船航海,有断发文身之俗。其名早见于周世,秦并天下后,其首领被废为君长,以其地为

  • 茹常

    渤海族人。大武艺为王时(719—737)入唐,居幽州(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后为唐朔方将,以战功赐姓李,更名嘉庆。子李怀光,亦仕唐,以战功累官至太尉、朔方节度使,后因叛逆伏诛。

  • 阿尔温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哈勒珲河卫。永乐十二年(1414)三月,女真野人首领亦能哥等来朝,与卜忽秃河等二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将该卫与永乐三年(1405)正月所设虎尔文卫同作哈勒珲河或哈

  • 吐麻

    即“秃麻”(1082页)。

  • 额埒卫

    见“兀列卫”(108页)、“兀力卫”(108页)。

  • 白衣

    古族名。唐时今傣族部分先民的他称。始见于《新唐书·南诏传》。分布于红河流域至安南都护府西北一带。因衣着尚白,故名。与汉晋时兴古郡之鸠僚有族属关系。南诏曾将其民组成军队,称“白衣没命军”。后渐改写为白夷

  • 散毛誓崖等处军民宣抚司

    见“散毛宣抚司”(2169页)。

  • 爱星阿

    ?—1664清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姓舒穆禄氏。额驸扬古利孙,塔瞻子。顺治四年(1647),袭父一等公爵。八年(1651),授领侍卫内大臣。十七年(1660),授定西将军,与都统卓罗等率禁旅,会同吴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