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拉河卫
见“木束河卫”(259页)。
见“木束河卫”(259页)。
?—551拓跋鲜卑元氏,北魏孝武帝※元修之妹。初封平原公主(一作平阳公主),适开府张欢,因欢贪残,待之无礼,诉于帝,欢被杀。改封为冯翊公主,以配大将军宇文泰(周文帝),生※宇文觉(孝闵帝)。大统十七年
丁零之一部。因居代郡而得名。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为北魏京师所在地,北魏太平真君八年(447),太武帝拓跋焘徙定州丁零3千户于平城。后可能有一部分随孝文帝南迁洛阳。参见“丁零”(13页)。
河流名。又名苦水、葫芦川。即今宁夏黄河支流清水河。西晋泰始年间(265—274),鲜卑鹿结部率众7万余落屯于此流域。后乞伏鲜卑祐邻击败鹿结部据其地。东晋义熙三年(407),夏国赫连勃勃大猎于此。
1070—1142金初将领。上京(今黑龙江阿城)纳邻河人。后徙咸平路梅黑河。女真族。阿勒根氏。勇毅善射。金初,领谋克、猛安,随军伐辽,每战皆克。皇统元年(1141),以功擢宣威将军。翌年,授同知通远军
见“喀什噶尔”(2205页)。
全名“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上元二年(675)立。原在陕西醴原县北20里,昭陵南10里。碑已佚。文存岑仲勉《突厥集史》下册。※阿史那忠(610—675)为唐朝突厥将领,征伐西域、
云南土司名。明正统八年(1443)置。治所在今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首府芒市。辖境为今云南潞西县大部及龙陵县部分地区。旧名“怒谋”,又称“大枯赕”。至元十三年(1276)置茫施路军民总管府。明洪武十
铁勒诸部之一。又作多滥、多滥葛、多腊葛,元代汉文史藉作帖良兀、田列克、帖良古惕,明代称帖列固秃。游牧于薛延陀东,居同罗水(今土拉河)。先后附属突厥汗国、薛延陀汗国。唐贞观二十年(646),薛延陀汗国亡
全称“云南讨蒋人民自卫军江越支队”。解放前夕在云南勐腊、江城傣、哈尼、苗、瑶、彝族地区建立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武装部队。1947年9月,为加强革命力量,开展游击战争,中共云南省工委指示思普地下党,成立思
见“德格”(25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