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顺府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为普定府,后改普定路,属云南。明洪武(1368—1398)初为普定府。十六年(1383),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万历(1573—1620)时改军民府,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军民”字样。领厅2、州2、县3。境内居有布依、苗、彝、仡佬等族。
行政区划名。明置。元为普定府,后改普定路,属云南。明洪武(1368—1398)初为普定府。十六年(1383),改为安顺州,隶四川。正统三年(1438),改属贵州。万历(1573—1620)时改军民府,治所在今贵州安顺市。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裁“军民”字样。领厅2、州2、县3。境内居有布依、苗、彝、仡佬等族。
哈尼族传说中祖先的发祥地。据哀牢山区墨山、红河、元阳、绿春一带哈尼族传说,其先民原游牧于遥远北方一条江边的“努美阿玛”平原,后逐渐向南迁徙,分布于现今滇南等地。然其地望不详。
西域古国名。又作漂沙。王号“子合王”。王治呼犍谷(今新疆叶城县南阿克河河谷地带)。西汉武帝(前141—前87年在位)时有户350,口4000,兵1000。居民从事游牧,“随畜逐水草往来”。地生白草,剧
元朝大臣。又作撒吉斯。畏兀儿人。阿大都督多和思次子。初为太祖弟斡赤斤必阇赤(书史),领王傅。后以拥立斡赤斤嫡孙塔察儿功,与火鲁火孙分治国王本部事,掌黑山以南。后从宪宗蒙哥攻宋钓鱼山,建言乘势定江南。在
见“康古六”(2101页)。
抗日战争时期甘肃南部回、汉、藏等族农民起义。又称“陇右暴动”、“陇南事变”、“甘南民变”。1943年春,甘肃临洮县各族农民,受中国共产党抗日进步思想影响,以“免粮免款”为口号,在王仲甲、肖焕章等人领导
?—1858清朝大臣。亦作裕成。满洲镶黄旗人。姓佟佳氏。杭州将军舒明阿子。嘉庆十四年(1809),由荫生授三等侍卫。历任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道光十三年(1833),官正白旗护军统领
蒙古语音译,意为“火枪手”。准噶尔管理军营、枪炮等事务的人。其下设有专管炮的“包沁”。后形成包沁、札哈沁鄂拓克,包沁由三宰桑管辖,约有1000户。
唐代吐谷浑王妃。隋文帝宗室女。隋开皇十六年(596),嫁吐谷浑王世伏,并由柳謇之兼散骑常侍送公主至吐谷浑。世伏表请尊公主为“天后”,帝未许。十七年,世伏为国人所杀,依吐谷浑“兄死妻嫂”之俗,嫁世伏弟、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兀讷忽臣”。“兀奴忽”意为“马驹”,“赤”意为“司事人”,《元朝秘史》释为“放乳马的”,即专门掌管放牧马驹者。蒙古俗,马驹与牝马分群放牧,以便挤取马乳,酿制马湩。据《元史·兵志
即“峨昌”(186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