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周书

周书

纪传体断代史书。隋唐之际令狐德棻(583—666)等撰。50卷。德棻为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关陇贵族,北周大将军令狐整孙。随李渊建唐,官至礼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弘文馆、崇贤馆学士。颇有文名,曾多次参加官书编写。贞观年间,与岑文本、崔仁师合著此书,于十年(636)告成。主要取材于西魏柳虬的国史“宇文周书”及隋牛弘《周史》,旁及家状资料。包括纪8卷,列传42卷,凡50余万字。记述从534年东西魏分裂,经556年宇文代西魏,至581年杨坚代周为48年的西魏、北周史。是研究以拓跋鲜卑元氏为主之西魏及以宇文氏为主所建北周历史基本文献之一。本纪、列传中包含了大量民族史资料,许多鲜卑、匈奴、胡羯人物都立专传叙述。尤其上下两卷《异域传》,上卷记载高丽、百济、蛮、僚、宕昌、邓至、白兰、氐、稽胡、库莫奚;下卷叙述突厥、吐谷浑、高昌、鄯善、焉耆、龟兹、于阗、哒、粟特、安息、波斯等历史,内容涉及政治制度、各地物产、风俗习惯、朝聘往来、道路远近等,从中可了解少数民族和中外交通、商业情况。其中突厥、胡稽历史首见于此传。惟取材欠广,考订较疏,对统治者曲笔虚美有甚于其他南北朝史籍。书传至北宋,全缺18、24、26、31、32,共5卷;残缺卷21、36及卷6、39,共4卷。今本系北宋林希、王安国按《北史》及《高氏小史》等书配补。现有南宋刻元明递修本、明万历间南北国子监本、汲古阁本、武英殿本、百衲本等,1971年中华书局出版点校本。

猜你喜欢

  • 茶山瑶

    瑶族一支系。自称“拉珈”,意为“居于山里的人”。主要分布在广西大瑶山中部和北部。因其地盛产茶叶,历史上曾称“茶山州”,故名。传说自广东、湖南和广西的南宁、百色、象州等地迁来,说法不一,其入山时间也先后

  • 公廨

    又称“社寮”。明清时台湾高山族村社的政治和宗教活动中心。类似内地之村公所。“番社”土官、土目、通事常在此议事和裁决社内各种纠纷,遇有重要事务,则传集社众在此商议,故《东番记》载:“议事必于公廨”。村社

  • 鄂扎

    ?—1702清宗室、将领。满洲正蓝旗人。爱新觉罗氏。信郡王多尼次子。顺治十八年(1661),袭爵。康熙十三年(1674),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三藩”叛乱之机,起兵反清。次年,命为抚远大将军讨之。大败

  • 母则黑儿普

    彝语音译。意为由于租佃土地而产生的额外负担。旧时四川凉山美姑地区彝族社会中施行的一种剥削制度。包括三项内容:“母则窝”,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猪粮;“母则直”,意为因租地而交纳的酒粮;“申直”,意为因租地

  • 引爽

    唐代南诏行政衙署名。为中枢※九爽之一。“爽”相当于中原王朝的“省”或后来的“部”。《新唐书·南蛮传》谓:“引爽主客”,即执掌招待、迎送宾客事务,类似近代的外交部礼宾司。主官由最高军政要员※清平官、酋望

  • 速温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逊河卫,并注说逊河在黑龙江南180里。

  • 回回民族问题

    书名。我国第一部用马列主义观点研究回回民族历史与现状的著作。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集体编写,由李维汉、贾拓夫、刘春等主持并执笔写成。1941年4月以延安民族研究会名义由延安解放社出

  • 雅奇山卫

    见“咬里卫”(1645页)。

  • 黎州土百户

    清代四川境内土司名。蜀汉马岱后裔,先祖于元代世袭邛部州六番招讨使。明洪武八年(1375),置黎州长官司,以马芍德为长官,赐给印信、衣服、绮帛。十一年(1378),升长官司为安抚司,晋马芍德为安抚使。万

  • 马岗地

    “马岗”为藏语音译,※外差中的一种。旧时以岗为单位向原西藏地方政府服兵役的土地。每一马岗,约有土地40※克,通常须出常年兵一名,兵员的衣食用费由被分予此种土地的农奴负担,清代还要自带武器。按乾隆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