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蕃赞普听法图

吐蕃赞普听法图

敦煌吐蕃壁画名。又称吐蕃赞普礼佛图。在敦煌159号石窟内,位于东壁南侧。为彩色壁画,画于781—848年吐蕃占领敦煌之际。此图是《维摩诘变》大型壁画中的一部分,在维摩诘左侧帐下,画有以吐蕃赞普领先的听法诸国王子,伴有侍臣。其中以吐蕃赞普为首的吐蕃人图像约有7人,均身穿左衽长袖短衫,腰束革带,头戴高毡帽,帽之左右边延伸出白色宽边(又似头巾),掩护耳部,均束发于耳后。项部均戴项链。赞普之装束尤佳,头戴红高毡帽,帽下之白头巾左右外伸,掩护两耳。束发于耳后。帽后有帽翅。宽翻领,白袍,棕色袖口,脚穿乌靴。左臂下垂,右手执一碗形物(似香炉?),立于小方台上。其后一侍者,执龙头有柄华盖于赞普头上。赞普面容丰腴,面视前方佛像。其前后侍者,均手执花、供果等物。赞普形象与《唐书·吐蕃传》所载“衣被素褐、结朝霞帽”颇为一致。此图与158窟《举哀图》一样,均系吐蕃赞普崇佛的历史写照,同时也是一幅吐蕃民俗服饰图。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 土牛线

    明郑时期在台湾所设“香界”。亦称“红线”。郑成功把荷兰殖民者逐出台湾后,大陆人民移居台湾日增,不断深入内山高山族地区侵垦,屡遭“番害”。永历年间后期,下令以土筑短垣为番界,土垣如卧牛,上砌红砖,故名。

  • 哆讹

    西夏仁宗朝党项人起义领袖。见“蕃部起义”。

  • 土尔扈特部总传

    书编名。见“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1671页)。

  • 乙息记可汗

    ?—553南北朝时突厥汗国可汗。又作逸可汗、阿逸可汗。名科罗。阿史那氏。突厥汗国创始人伊利可汗※阿史那土门子。西魏废帝元年(552,《资治通鉴》作二年),父死,嗣为突厥可汗。时柔然余众拥阿那瓌叔父邓叔

  • 景东土知府

    傣族土司名。唐为南诏银生节度地,治所称银生城,即今云南景东县城。元至元十二年(1275),置开南州,隶威楚路,至顺二年(1331),置景东军民府,辖开南州(景东县)、威远州(景谷县)、干远州(镇沅县)

  • 斡里保群牧所

    见“诸抹”(1951页)。

  • 完颜秉德

    ?—1150金宗室、大臣。本名乙辛。女真族。完颜氏。金源郡王※完颜宗翰孙。初为西南路招讨使,迁汴京(今开封)留守,进兵部尚书,拜参知政事。皇统八年(1148),与乌林答蒲卢虎等廉察郡县,还,拜平章政事

  • 答力台

    见“答里台”(2239页)。

  • 酥油花灯会

    藏语称“美多却杰”,意为“摆花节”。藏族传统盛会。流行于西藏、青海、四川等地。每年藏历正月十五举行,故又称“正月十五灯节”。始于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十五日,时宗喀巴创办拉萨※传召法会,为文成公主

  • 辽上京故城窑

    契丹王朝时期重要烧瓷窑址。位于辽上京临潢府故城皇城内(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2里)。约建于辽道宗大康年间(1075—1084)。窑址呈圆形,与江西景德镇窑形略有不同。规模不大,南北约80米,东西约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