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匈奴宫制

匈奴宫制

古代匈奴职官制度。匈奴国家的最高首领是单于,称“撑犁孤涂单于”,意谓“天宇之下的伟大首领”。单于于匈奴中部建立“单于庭”,管辖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县)直北方向广大地区,并掌握军政和对外全部权力,有左、右骨都侯辅政。骨都侯由呼衍氏、兰氏、须卜氏等异姓贵族担任。呼延氏居左位,兰氏和须卜氏居右位,主断狱讼和将已裁决案件禀报单于,没有文书、簿领、记录诸事。单于以下有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大将,左、右大都尉,左、右大当户。诸左王位于汉上谷郡(今河北怀来县一带)直北方向以东,管辖匈奴东部;诸右王位于汉上郡(今陕西榆林县一带)直北以西地区,管辖匈奴西部。自单于、左右贤王,直至左右大当户,俱分别统军,指挥作战。其余各级官员,也是大大小小军事首长。除单于外,各级长官,大者统万余骑,小者数千,共设24长。各有分地。其辖境内各自置千长、百长、什长、裨小王、相、都尉、当户、且渠之属。左、右贤王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以其尚左,左贤王地位高于右贤王,通常由太子担任。东汉光武帝二十四年(公元48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北匈奴的官职情况,目前尚不清楚。南匈奴则自单于外,最贵者为左贤王,依次为左谷蠡王,右贤王,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左、右渐将王,谓之六角,皆以单于子弟充任。异姓大臣,则有左、右骨都侯,左、右尸逐骨都侯。又有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官职皆世袭。

猜你喜欢

  • 马万信

    ?—1867清同治年间新疆回民起义军首领。经名“牙库尔”。伊犁人。回族。同治三年(1864)九月,率领伊犁回、维吾尔等族人民起义反清。任回族“苏丹”(意为“王”)。曾与维吾尔“苏丹”肖开特共商,通过锡

  • 笃进

    西域古地名。见《梁书·诸夷传》,为高昌国46镇之一。《元史·西北地附录》作他古新,在察合台后王笃来帖木儿位下。明代陈诚《西域行程记》作托逊。清《西域图志》等作托克三,设有台站。今新疆托克逊县。

  • 拉萨

    地名。亦作喇萨、拉撒。藏语音译,意为“圣地”、“佛地”。位于西藏中部,拉萨河中游。西藏自治区首府。古称逻些或罗娑,意为“山羊地”,为吐蕃都城。唐文成公主入藏,奉释迦佛像至此,遂改今名。因全年日照充足,

  • 刀放革

    明代云南芒市傣族首领。芒市旧日怒谋,又曰大枯赕、小枯赕,即唐史所谓茫施蛮,洪武十五年(1382)置茫施府(治所即今云南潞西县驻地芒市)。原为芒市陶孟(傣族地方大头目)。曾追随麓川宣慰使思任法侵扰各地。

  • 李光进

    751—815唐朝将领。先世为河曲部落稽部人,姓阿跌氏。李光颜之兄。后家居太原。少时投军旅,以沉毅果敢著称。从马燧征战,救临洛,战洹水,屡立战功,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充单于大都护、振武节度使,赐姓

  • 木仲毅

    即“沐仲易”(1123页)。

  • 镇蛮校尉

    参见“南夷校尉”(1593页)。

  • 拉珈语

    自称“拉珈”的瑶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的部分山村,使用人口约有9000人。拉珈语内部比较一致,可以不划分方言、土语,其语言特点,语音:声母分单

  • 彭春

    见“朋春”(1482页)。

  • 恺安城

    古城名。位于济木萨(今新疆济木萨尔)三台塘东70里。乾隆三十七年(1772),以其旧城增筑,赐今名。城周3里,分设3门:东丽旭、西同风、南覃惠。光绪二十年(1894)扩修,改名“孚远城”。周767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