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邦寺

八邦寺

噶玛噶举派(白教)寺庙。又称“土登清可领”、乾隆时称“巴尔绷寺”。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东南八乌乡八邦村。约宋宁宗时,都松钦巴将噶举派自西藏传入康区,元、明两代得以发展。第一代活佛德格土司之弟斯笃却吉迥乃于雍正五年(1727)始建时有一座经堂和16间住房,后逐渐扩大。第二代活佛白马尼西修建了印经院及一些小经堂,印经书一百余卷。至第四代活佛白马汪求大兴土木,修建经堂、住房12年之久。在噶玛噶举派中地位仅次于主寺西藏粗布寺,为该教派在康区之东部“圣地”。该寺得到历代封建统治者及德格土司的扶持,清乾隆平定金川之役,该寺派喇嘛至清军营中念祈“得胜真经”,受到清朝厚赏。乾隆三十九年(1774),又赐保护该寺之诏书。该寺占有大量土地、牲畜,享有派差、派款等各种特权,为德格土司五大家庙之一。辖有70至80座分寺,分布于德格、邓柯、康定、丹巴、稻城及云南丽江、青海等地。由该寺派代表去解决分寺重大问题。活佛为最高等级,总揽寺内一切权力,设有堪布、铁棒、翁则、格雍、管家等执事喇嘛,分管寺内教务、纪律、领经、经济收入等事宜,并设若干杂职人员,分管农村或牧场。内设一个喇嘛扎巴学校,凡康属噶玛噶举派门徒赴藏受戒深造,须先在此寺学经三年,方能办理手续赴藏学经。有自己的武装,将喇嘛、扎巴组成军队,维护其统治。

猜你喜欢

  • 阿机拜

    清朝武官。蒙古正蓝旗人。卓特氏。世居巴林地方。天命三年(1618),从阿巴泰贝勒征明,攻抚顺,取广宁,败明兵于沙岭。天聪三年(1629),随太宗征明,至通州。继随俄罗寨臣等败明经略袁崇焕兵。又同讷门哈

  • 萨尔达卫

    见“山答卫”(119页)。

  • 苜蓿

    或作目蓿。豆科,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产于西域。汉武帝时,李广利征服大宛,始将苜蓿移植于中国内地。时又称其为“光内草”或“连枝草”。

  • 尉元

    413—493北魏大臣。字苟仁,亦作苟人。代郡人。鲜卑尉迟氏(后改尉氏)。中山太守尉目斤子,世为豪宗。少以善射著称。神䴥(428—431)中,虑贲中郎将,转羽林中郎,迁驾部给事中,赐爵富

  • 答鲁花赤

    见“达鲁花赤”(734页)。

  • 行尚书省

    见“行中书省”(823页)。

  • 胥溪河

    古运河名。春秋末年伍子胥率吴师伐楚时在太湖上游地区开凿的一条人工运河。据《天下郡国利病书》引《东坝考》:“春秋时,吴国阖闾伐楚,用伍员(伍子胥)讨,开河以运粮,今尚名胥溪河。”从太湖西南与长江沟通。

  • 大凉族

    党项部族名。一作大梁族,地在灵州(今宁夏灵武县)河外贺兰山以北。初归附党项拓跋部首领李继迁,后因隙迭相攻掠。宋真宗时(997—1022)特诏令使者邀部族兵讨李继迁。

  • 刘头眷

    即“刘眷”(859页)。

  • 德胜沟

    大青山抗日游击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的驻地。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武川县磨菇窑乡。1938年秋,八路军120师358旅715团在李井泉、姚哲率领下,从晋西北出发,冲破日伪军的重重封锁与阻截,挺进大青山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