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佐领

佐领

清代八旗组织基本单位和首领名。顺治十七年(1660),清廷正式规定八旗的基本单位※牛录,以及该单位首领牛录章京(前称※牛录额真)的汉文名称,俱称为佐领。雍正四年(1726),颁给佐领图记以作文移印信。八旗制度初定,每旗下设五甲喇(参领),每甲喇下设五牛录(佐领)。八旗终清不变,佐领之数则常更。佐领额,入关前发展很快,入关后尤以康熙朝为甚。至乾嘉时为满洲八旗681,八旗蒙古204,八旗汉军266,总计1151佐领。若按其分类统计:则有勋旧佐领99,世管佐领705,公中佐领283,族中承管佐领42,互管佐领15,其它7。编制以丁定额,时有变化,先后定以300、200、130—140丁不等。每佐领设佐领1员,骁骑校1员副之,以管理户口、田宅、兵籍诸事。其职位颇崇,为四品官,常例有以极品大员兼摄。其承职可分为世袭制和公举制。前者为世职之一,是佐领制度的基础。凡承袭:勋旧佐领在原立佐领人子孙中挑选,世管佐领在管过佐领人子孙中拣任。缺出,不论其子孙有无官职,均拟定正、陪、列名的候选名单,加注马步箭考语。带领引见,经皇帝朱圈者为准。参见“牛录”(357页)。

猜你喜欢

  • 口利

    蒙古族古代宴客习俗。饮食时主人先尝一口以示无毒。一作“口到”。蒙古族自古就十分好客,乐施善予。萧大亨《夷俗记》载:“有生平不相知识,或贫或馁,不必卑辞哀请,直入其幕而坐之,主人食即以其食剖而分之。以故

  • 皇族四帐

    契丹皇室四宫帐。又作四帐皇族,或一帐三房。包括由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及后裔组成的※大横帐,及其伯父岩木后裔组成的※孟父房、释鲁后裔组成的※仲父房和其弟后裔组成的※季父房。“此一帐三房,谓之四帐皇族。”

  • 阿岱

    ?—1639清初将领。世居喀尔喀蒙古。姓鄂尔果诺特。天命年间(1616—1626),归附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天聪元年(1627)正月,授参领。驻守伊兰布哩瑚,数破明军,晋二等轻车都

  • 达什达尔札

    卫拉特蒙古辉特部台吉。伊克明安氏。清辅国公罗卜藏第四子。雍正中,奉命袭父爵。九年(1731),受兄巴济裹胁,潜逃准噶尔,游牧于特穆尔图淖尔(前苏联境内伊塞克湖)一带。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抵伊犁

  • 噶勒藏多尔济

    ?—1757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台吉。一译噶尔藏多尔济。※噶尔丹弟朋楚克达什孙。姓绰罗斯。因世代驻牧额琳哈毕尔噶(今新疆依连哈比尔尕山),故又称额琳哈毕尔噶台吉。乾隆二十年(1755),清军征伊犁,率众

  • 菁寮

    参见“菁民”(1988页)。

  • 萨班致乌思藏蕃人书

    元代管理西藏地方重要历史文献。又称《具吉祥萨迦班智达致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诸善知识大德及施主书》。萨班,藏语意为“萨迦大师”,名公哥坚藏(又作衮噶坚赞,1182—1251),藏传佛教萨迦教派五位祖师之四

  • 野儿定河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永乐五年(1407)三月, 卜鲁丹河、稳勉赤、钦真河、可木山等处女真野人首领管秃、阿合木、哈喇不花等来朝,以其居地置卫,与卜鲁丹河卫同时设立。《满洲源流考》改作伊尔登河卫

  • 田四浪

    ?—1871清咸同年间哈尼族起义首领。又名田政、田以政。咸丰三年(1853),与普顺义(彝族)领导镇沅、新平一带哈尼族、彝族人民起义,占领镇沅全境和新平县哀牢山西麓,拥众5000余人。六年(1856)

  • 告拉

    见“阿注婚姻”(122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