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努山卫
见“亦文山卫”(873页)。
见“亦文山卫”(873页)。
明朝官员。字天翼。白族。云南大理府(今大理市)喜洲上洪坪人。弘治十五年(1502)中进士,授大理寺评事。为官清正,执法严明,对横行霸道的宦党也“如法判拟,不少假借”,故触怒宦官刘瑾,被贬为湖广宁远县丞
傈僳语音译,意为“女人节”。旧时云南怒江地傈僳族女子的节日。节期在每年夏历正月初七,相传“女人有七个魂”,故定于是日举行。这天,女人不做任何事,一切家务由男人承担,且可以随意指责男人,男人不得还口;相
契丹早期部落名。为※古八部之一。始见于《魏书》,《辽史·营卫志》沿之,唯《辽史·世表》记为“万丹”。据契丹古老传说,一神人乘白马,与一天女驾青牛车,相遇※木叶山,结为夫妇,生8子,后繁衍为8部。这一时
1748—1805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世居吉林乌拉。字珠轩。乾隆三十三年(1768),以马甲随征缅甸。三十八年(1773),随军镇压金川土司叛乱。四十年,因功擢三等侍卫。金川平,叙功,赐
即“都蓝可汗”(1817页)。
元代专指用挑剜拼凑涂改手段以真作伪将小面额钞币改为大面额使用。元初定赏罚之制,规定:挑钞犯为首者杖77,从者杖57;捕获者赏钞2锭,官司支付1锭,向犯人追征1锭。因罚轻赏少,犯者日甚,于成宗元贞元年(
书名。蒙古编年史。原名《概述古代诸汗所建政道之著作黄金史》,音译作《阿勒坦·托卜赤》,通称《蒙古黄金史》,为别于无名氏的《蒙古黄金史纲》,俗称《大黄金史》。蒙古族喇嘛学者※罗卜藏丹津以蒙文写成,故又称
吐蕃王朝传说中的第六位赞普。姓勃窣野。※美赤赞普与王妃达吉拉莫嘎莫之子。藏史称以其五世祖※聂赤赞普为首之七位赞普为“天墀七王”,其为之一。卒,子思赤赞普嗣。
十六国之一。上党武乡(治今山西榆社县西北社城)羯人石氏所建。晋太兴二年(319),石勒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赵王,建赵国,史称后赵。统有24四郡,29万户。屡败晋军及周邻诸部,据有冀、并、幽州及
469—499北魏宗室。字思直。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河南王,加卫大将军,授侍中、中都大官。改车骑将军、左光禄大夫,领吏部尚书。后为都督南豫郢东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