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吏
地位较高官吏的统称。秦、汉一般指秩六百石以上官吏,县丞、尉禄秩虽低,亦可称长吏。魏、晋以后,多指县令长和郡守。
地位较高官吏的统称。秦、汉一般指秩六百石以上官吏,县丞、尉禄秩虽低,亦可称长吏。魏、晋以后,多指县令长和郡守。
官名。管理道教事务之道官。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于各府,为道纪司副长官。府各一人,未入流,设官不给禄,颁发度牒。与都纪司共掌一府道人。清沿明制,例由礼部拣选通晓经义之道人充补,移咨吏部注册。
①(?—443)北魏赵郡平棘(今河北赵县)人,字德正。博涉经史,有计策。从太武帝征夏,克统万(今陕西靖边东北白城子)。及赏赐时,诸将多取珍宝,他唯取书数千卷。累迁给事黄门侍郎。时北凉沮渠蒙逊以河西内附
隋大业二年(606)改应城县置。属安陆郡。治今湖北应城市。唐武德四年(621)复为应城县。天祐二年(905)改为应阳县。五代唐同光三年(925)复为应城县。
官署名。明末李自成农民军政府置。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在北京改原中书房而置,其职掌仍因袭明朝。
指居今陕西横山一带党项羌部。一般指西夏军中的横山羌兵,称“山讹”。人马劲悍,每战必为前锋。
朝服佩带。用丝或革制成,以束腰,上有带扣、带环。带环用以系物。下垂有帉,即飘带。皇帝及王公、百官著朝服时系之。带及带环所佩,各朝因等级高下而有所差别。如清代皇帝带用明黄色,带扣(金圆版)上饰宝石东珠、
南宋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字若晦。淳熙进士。任左司谏时,太学生杨宏中等六人因指斥朝政受罚,乃上书为之辩冤。以此触怒韩侂胄,被诬结党为奸,罢职补外,出知泉州。卒年八十一。
黄河重要渡口。在今山东平原县东南(一说在德州市东北)。《资治通鉴》:东汉初平三年(192),公孙瓚遣兵击袁绍,“至龙凑”,即此。
清赋税征收术语。本年未完成或历年积欠钱粮,根据数量多寡,规定年限日期,每年除征收当年钱粮外,并加征前欠应纳之数,称为带征。如遇灾害,应征漕粮,酌量各被灾轻重,分别缓征或带征。雍正十年(1732),规定
?—365晋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字世坚。以父充为王敦逆党被杀,当死,乡人匿之得免。志在立勋,以刑家不得仕进。为吴兴郡将王胡之所识,胡之迁司州刺史,表请以参府事随之洛阳。升平末慕容恪南下,自表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