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豹
①战国时赵国封君。赵肃侯时受封为阳文君。赵武灵王元年(前325)为赵相。见《史记·赵世家》。②战国时赵国封君。赵惠文王同母弟。封平阳君。赵孝成王四年(前262),韩上党郡守不欲上党入秦,遣使至赵,愿以上党十七邑献赵。他说赵王,以为“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劝王勿受。赵王及平原君赵胜不听,发兵取上党。卒使秦、赵爆发长平大战,赵丧师四十余万众。
①战国时赵国封君。赵肃侯时受封为阳文君。赵武灵王元年(前325)为赵相。见《史记·赵世家》。②战国时赵国封君。赵惠文王同母弟。封平阳君。赵孝成王四年(前262),韩上党郡守不欲上党入秦,遣使至赵,愿以上党十七邑献赵。他说赵王,以为“韩氏所以不入于秦者,欲嫁其祸于赵也。”劝王勿受。赵王及平原君赵胜不听,发兵取上党。卒使秦、赵爆发长平大战,赵丧师四十余万众。
官署名。春秋时楚国置,掌管王、后车马,以中厩尹为长官。战国秦亦置。秦、汉沿置,以中厩令为长官,主宫中车马等事务。
明末清初黄宗羲用语。喻指君主专制制度,与“天下之法”相对。语见《明夷待访录·原法》。认为上古三代之法为公法,旨在协调天下人之私利。后世君主“独私其一人一姓”,视天下为己之“产业”,传其子孙。其所立之法
即“法华经”。
①汉代西域副校尉简称。②散官名号。唐贞观十一年(637)置武散官,自正六品至从九品为昭武、振威、致果、翊麾、宣节、御侮、仁勇、陪戎八校尉及八副校尉,其上阶为校尉,下阶为副尉。后代沿此制。宋代有进武、进
古代四川西部农村的定期集市。因其隔数日开市一次,如疟疾之发病,故名。
姓。月氏(亦作月支,即贵霜王朝)来中国者多冠此姓。据《高僧传》,汉有支谶、支曜等。
西汉以绵诸之戍地置。治今甘肃天水市附近。属天水郡。东汉废。北魏改置绵诸县,后又废。
溆一作序(《汉书·地理志》),又名序溪。源出今湖南溆浦县南,北流至县南折西入沅江。
档案名称。清代军机处档册。汇集清代理藩院致俄罗斯萨纳特衙门文件,间有清大学士及理藩院奏折,均为满文。
官署名。清末学部所领机构。光绪三十二年(1906)设。每年定期会议一次,如遇重要事件,亦可临时召集会议。其议员例由学部属官、直辖各学堂监督、各省中等以上学堂监督及京外官绅之于教育事业素有阅历者充任,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