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衔枚

衔枚

古代军事用语。枚,形如筷子,横衔口中,两端有带系于项上,使不能说话。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士卒衔枚,以防喧哗。《周礼·夏官·大司马》:“徒衔枚而进。”《六韬·虎韬·必出》:“设衔枚夜出。”《吴子·应变》:“两军衔枚或左或右而袭其处。”

猜你喜欢

  • 军实司

    官署名。清末陆军部所属机构。光绪三十 二年(1906)设。由兵部武库司、练兵处器械科归并成立。掌器械、弹药,军装之制造、存储、销用各项事宜。辖制造、保储二科。置司长一人掌司事,下设承发官一人,科长二人

  • 建昌县

    东汉永元十六年(104)分海昏县置。以户口昌盛得名。治今江西奉新县西。南朝宋元嘉二年(425)移治今永修县西北艾城。东汉至隋,属豫章郡,唐属洪州,两宋属南康军。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初复降为

  • 刘伉

    ?—93东汉章帝之子。建初四年(79)封千乘王。和帝即位,以其长兄,甚见尊礼。卒谥贞王。

  • 渭汭

    地区名。指渭水入黄河处。约在今陕西潼关北。《左传》闵公二年(前660):“虢公败犬戎于渭汭”,即其地。

  • 亳社

    殷人祀土地神之处。殷商曾建都于亳,故名。周代鲁国建于原商奄之地,因其遗民,故仍有之。参见“两社”。

  • 平定罗刹方略

    书名。清官修。编年体。记康熙时抗击沙俄侵占黑龙江流域及清俄谈判订约经过。始自康熙二十一年(1682)八月清遣副都统郎坦等勘察沙俄情形,止于二十八年十二月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遣官立界牌于格尔毕齐河诸

  • 山西清吏司

    官署名。简称山西司。(1)明清户部诸司之一。掌理山西省钱粮收支数目。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山西部而置。设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分置民、度支、金、仓等四科治事。兼掌在京镇南等五卫及宣府、山西、大

  • 岁除仪

    辽代礼仪。每年除夕,敕命使人与夷离毕引领执事郎中至辽帝帐殿前,在炉中烧盐及羊脂,由巫师赞祝火神,皇帝向火再拜成礼。兴宗以前,皇帝亲拜,道宗以后,由夷离毕代拜。

  • 顺义苑

    官署名。明永乐五年(1407)置。北京苑马寺六监二十四苑之一,属清河监。设圉长一人,从九品,下分各群,设群长,掌牧养马匹,以备军需。十八年并入太仆寺。

  • 杨畏

    1044—1112北宋洛阳(今属河南)人,原籍遂宁(今属四川),字子安。第进士。尊王安石之学,以为得圣人之意。元丰时,官至监察御史里行。元祐初,颂司马光之德,及光死,复薄之。与吕大防、刘挚善,助大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