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左
亦称左蛮。南朝宋、齐时习称蛮、巴、俚、僚等少数民族为蛮左或左蛮,并在其聚居地区设若干左郡、左县。其中聚居今鄂中、鄂东、豫东南、皖西北之荆州蛮、豫州蛮、五水蛮等,有的处交通便利之地,与汉人接触频繁,至隋时已与汉人相融合。
亦称左蛮。南朝宋、齐时习称蛮、巴、俚、僚等少数民族为蛮左或左蛮,并在其聚居地区设若干左郡、左县。其中聚居今鄂中、鄂东、豫东南、皖西北之荆州蛮、豫州蛮、五水蛮等,有的处交通便利之地,与汉人接触频繁,至隋时已与汉人相融合。
书名。清杨陆荣撰。三十卷。纲目体。向来撰编年史者,咸以辽、金事附于两宋,陆荣特以两史单独编撰。所记辽、金各居其半,内容虽不及《辽史》、《金史》之详,然有纲有目,颇便省览。是书仅有抄本。
明顺天(今北京)人。宦官。永乐时为偏将,多次从帝北征。正统时以太监镇甘州(今甘肃张掖)、凉州(今甘肃武威)。景泰末提督团营,率兵助英宗复位。天顺八年(1464)节制十二营。成化中卒。
皇帝所用之棺椁。以梓木为之,故名。太皇太后、皇太后亦得用之。汉代或赐重臣以示殊宠。《汉书·霍光传》:光死赐梓宫,“皆如乘舆制度”。颜师古注:“以梓木为之,亲身之棺也。为天子制,故亦称梓宫。”
即“南戏”。
金贞元元年(1153)改汴京路置。治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市)。辖府三:开封、归德、河南;节镇州二:邓、许;防御州八:陕、亳、陈、蔡、郑、颍、宿、泗:刺史州八:睢、单、寿、唐、嵩、汝、钧、裕;县一百八;镇
宋神宗时,军中设教头,又择武艺高强者任都教头。都教头地位比教头高,但仍属军吏。
秦置。治今甘肃临夏市。西晋惠帝于此置护军。十六国前凉以后为河州治。西秦乞伏炽盘曾迁都于此。后地入吐谷浑。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置镇。后复为县,为河州治。北周至隋为枹罕郡治。唐宝应元年(762)地入
西晋泰始二年(266)分京兆郡南部置。治上洛县(今陕西商州市)。属司州。辖境相当今陕西丹江上游及河南熊耳山西北洛河上游地区。其后辖境缩小。北魏太延五年(439)属荆州,太和时又属洛州。北周属商州。隋开
?—约前140西汉淮阴(今江苏淮阴南)人,字叔。初为吴王濞郎中。见濞阴谋叛乱,奏书谏之。吴王不听,遂去吴至梁。景帝前元三年(前154)吴楚反,复以书劝说吴王罢兵。及七国之乱平,由是知名。任弘农都尉,以
明真定宁晋(今属河北)人,字美中。万历进士。历太仆少卿、刑部侍郎。崇祯七年(1634)官至刑部尚书。十年因郑鄤案忤首辅温体仁,坐擅改罪,遣戍代州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