蔑里乞
又译灭里吉、默而吉、迈礼吉等,复数作蔑儿乞惕。部落名。游牧于色楞格河,少数种植田禾,有兀都夷、麦古丹、脱脱邻、兀花思、察浑等部,《元朝秘史》称三姓蔑儿乞惕。后被成吉思汗消灭。
又译灭里吉、默而吉、迈礼吉等,复数作蔑儿乞惕。部落名。游牧于色楞格河,少数种植田禾,有兀都夷、麦古丹、脱脱邻、兀花思、察浑等部,《元朝秘史》称三姓蔑儿乞惕。后被成吉思汗消灭。
即北洋常备军。见“新军”。
古族名。即卢人。周武王伐纣同盟“牧誓八国”之一。《逸周书·王会》载,周成王时,曾参加成周之会,并以小牛为贡。本居今江汉流域的竹山县一带,后迁今四川南部泸水附近。
执事于皇帝、皇后等丧礼之仪仗队员。又称挽僮。晋制,帝后出殡,选公卿以下六品子弟为挽郎,牵行灵柩唱挽歌。南朝宋陈、北魏、唐、宋置,均选品官子弟担任,为入仕途径之一。南朝宋制,选六品以上子弟为之,人数自二
战国时赵国大臣。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前305)奉命率右军,与许钧之左军,公子章之中军,牛翦之车骑,赵希之胡、代军,共伐中山,取丹丘(今河北曲阳西北)等多城,中山献四邑而和。
①东魏武定七年(549)改青、冀二州置。治龙沮城(今灌云县西北龙且)。北齐移治朐县(北周改名朐山县,今连云港市西南海州镇)。隋大业初改为东海郡。唐武德四年(621)复名海州。辖境相当今江苏连云港、赣榆
1767—1838清时葡萄牙人。遣使会传教士。嘉庆五年(1800)抵澳门,九年到北京。道光三年(1823)供职钦天监,后为监正。卒于北京。为在清廷供职的最后一位西方传教士。
清代宫内刊刻书籍之所。隶内务府。康熙十九年(1680)设武英殿造办处,雍正七年(1729)改称修书处。设管理王大臣,无定员,下设内务府兼管司员二人及正监造员外郎、副监造副内管领、委署主事、库掌、委署库
1854—1921近代福建侯官(今闽侯)人,曾名宗光,字又陵,又字几道,晚号瘉壄老人。福建船政学堂毕业。留学英国海军学校,学成归国后任天津北洋水师堂总教习、总办,执教达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后,目睹国势
1879—?广东番禺人。毕业于广州夏葛女医学堂,创建禔福、南福两医院,并组织演说会,抨击清政府,宣传维新思想。清光绪三十年(1904)到上海,创办医院多所。武昌起义爆发后,发起成立中国赤十字会,组织救
历(歷)书名。明永乐十四年(1416)杨士奇等奉敕编辑。凡三百五十卷。所录自商周至宋元,分“君德”、“孝亲”、“郊庙”等六十四门,于历代典制沿革、政事得失,可见其大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