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帝乙”。
即“御史台记”。
书名。作者不详。一卷,刊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是关于南方棉业种植、纺织的农书。分为选种、播种、分苗、灌耘、采实、拣晒、收子、轧核、弹花、擦条、纺线、挽经、布浆、上机、打油十五目。其中很大篇幅摘自
在今河南新密市东。《续资治通鉴》:南宋绍定五年(1232),蒙古逼金汴京,金将武仙自南阳入援,至密县东,按军眉山店,败还,即此。
宋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字元任。胡舜陟之子。以荫授迪功郎、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官至奉议郎,知常州晋陵县。后卜居湖州(今属浙江),自号苕溪渔隐。著有《孔子编年》、《苕溪渔隐丛话》。
官制用语。朝廷高级官员在得到任命后,一般皆上表辞让,以示谦逊。不让者反成特例。东晋王述迁尚书令,不让,“(其)子坦之谏,以为故事应让”(《晋书·王湛传》)。地位较低的官一般不须辞让。《南齐书·谢朓传》
汉代台名。武帝元鼎二年(前115)春修建。《三辅黄图》卷五:“在长安城中北阙内。”《三辅旧事》云:“以香柏为梁也,武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能七言诗者,乃得上。”
春秋晚期吴国贵族墓。共两座,1964年及1968年发现于江苏六合程桥镇。形制为竖穴土坑,墓口长4.5—7.33米。随葬品除少量陶器外,主要是青铜鼎、编钟、编镈、兵器、车马器和生产工具,在一组编钟铭中有
见“颉利俱利失薛沙多弥可汗”。
地名。一作澌凛。在今广西防城港市西南北仑河北侧。北宋嘉祐四年(1059),交趾李日尊寇钦州思禀管,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