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羡
又称羡余。清代附加税之一。以补偿征税手续费、杂费及保管解运过程中的损耗为名加征的钱粮。顺治初地方官多征滥收,中饱私囊。后屡饬禁革,收效甚微。至雍正初年乃议定耗羡归公,各就本省情形酌定分数征收,所得存库,以备地方公用,概不解部。各省数额不一。如奉天各州县每两银收一钱;直隶之遵化、丰润、张家口等地,每两收五分;福建征秋屯粮米,每石收米一斗等。各省所征均受中央监督。
又称羡余。清代附加税之一。以补偿征税手续费、杂费及保管解运过程中的损耗为名加征的钱粮。顺治初地方官多征滥收,中饱私囊。后屡饬禁革,收效甚微。至雍正初年乃议定耗羡归公,各就本省情形酌定分数征收,所得存库,以备地方公用,概不解部。各省数额不一。如奉天各州县每两银收一钱;直隶之遵化、丰润、张家口等地,每两收五分;福建征秋屯粮米,每石收米一斗等。各省所征均受中央监督。
刑法制度。即解除犯人刑具,不拘禁于一般牢狱,是对罪囚的一种宽待。《汉书·惠帝纪》:“爵五大夫、吏六百石以上及宦皇帝而知名者,有罪当盗械者,皆颂系。”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颂者,容也,言见宽容。但处曹吏舍
709—788唐汉州什邡(今属四川)人,俗姓马,名道一,亦称“马祖道一”。幼年出家。开元中习禅于衡山传法院,师事怀让。曾在建阳(今属福建)佛迹岭、临川(今属江西)、南康(今属江西)龚公山一带弘传禅法,
南宋邵武(今属福建)人,字仪卿,一字丹邱,自号沧浪逋客。与同族严参、严仁并有才名,世称“三严”。精于论诗,反对苏轼、黄庭坚以来诗风与时尚之晚唐体。主张以盛唐为师,创以禅喻诗之说,强调“妙悟”与“兴趣”
古琴曲名。源出于古代《聂政刺韩王曲》。刘潜《琴议》称,三国魏杜夔妙于《广陵散》,嵇康就其子求得此声。后嵇康临刑前,弹奏此曲,使之更负盛名。隋唐时,经李良辅、吕渭加工,演变为长达四十五拍之大曲。
清末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字廙轩。光绪二十年(1894)由山西冀宁道升湖南按察使。两年后晋山西布政使。二十四年迁湖南布政使,与王先谦等顽固派阻挠陈宝箴推行新政。戊戌政变后擢湖南巡抚。后曾赈济沅陵、泸溪
武散官名。金、元皆置,三十四阶之第十一阶。金从四品中。元从三品,宣授。
见“澹酋”。
指清初在广东抗清斗争中遇难之陈子壮、张家玉、陈邦彦。
官名。(1)汉代郡府属吏。主监察,性质同督邮。《汉书·文帝纪》:“二千石遣都吏循行,不称者督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说,都吏今督邮是也。”(2)清代各部院衙门属吏。分办具体事务。又称经承。
北宋至道二年(996)置。治三泉县(今陕西宁强县西北阳平关);三年废。南宋绍兴三年(1133)复置,属利州路。地居川、陕交通要隘。嘉定十二年(1219)张威败金兵于此。蒙古改为大安州,元至元二十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