耖
又称锸。一种水田整地农具。至迟宋代已使用。据《王祯农书》载:高约三尺,宽为四尺,上有横柄,下有列齿,齿比耙齿长而密,使用时两手扶耖,前面用畜力牵引用于水田耕耙之后,能把土块破碎,使泥浆混和软熟平整,适于插秧。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犁之然后耙之,耙之然后耖之,耖之然后耢之。”其使用标志着南方水田稻作农业耕耙耖技术体系的成熟。
耖
又称锸。一种水田整地农具。至迟宋代已使用。据《王祯农书》载:高约三尺,宽为四尺,上有横柄,下有列齿,齿比耙齿长而密,使用时两手扶耖,前面用畜力牵引用于水田耕耙之后,能把土块破碎,使泥浆混和软熟平整,适于插秧。明徐光启《农政全书》:“犁之然后耙之,耙之然后耖之,耖之然后耢之。”其使用标志着南方水田稻作农业耕耙耖技术体系的成熟。
耖
951—1016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宦官。初为殿头高品。太祖时,从征北汉;复随曹彬南征,皆有功。太宗即位,迁南作坊副使。再从征北汉,先后领兵屯定州、瀛州御契丹。真宗立,为内园使、邠州都监,景德三年
①即“卜石兔”。②即“卜失兔”。
官署名。辽置,属北面官。北、南护卫府各设右护卫司,以太保统领。下设右护卫等职。
?—781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初为羽林军射生。后事山南东道节度使来瑱,为偏裨将。及瑱被杀,乃总其军。宝应二年(763)授节度使,据襄、汉七州之地,拥兵两万,与李宝臣、田承嗣、李正己等互相表里。
1243—1286元世祖第二子,察必皇后所生。少从姚枢、窦默习儒学。中统三年(1262),封燕王,守中书令。四年,兼判枢密院事。至元十年(1273),立为皇太子。十六年,参决朝政。凡中书省、枢密院、御
一种用于计时的多级刻漏。宋燕肃于天圣年间设计制造。为解决先前刻漏漏壶漏水后水位变化,影响水压及漏水速度而使时间指示不够准确的缺点,燕肃采用溢流法,严格控制漏壶水位,用若干分水壶制成莲花漏,即在中间一级
即“三事忠告”。
官署名。元武宗至大元年(1308)置,属太医院。掌修合御用诸香。有提点与司令各一人。
指设于京师之府,如唐代的京兆府,宋代的开封府,明代的顺天府、应天府,清代的顺天府。亦指设于陪都之府。其长官为府尹,亦称“京尹”。
战国时魏将。《史记·魏世家》作段干子。魏安釐王四年(前273),秦败魏、赵联军于韩之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安釐王拟遣他为使者,赴秦,割南阳以媾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