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领怯怜口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中统五年(1264)置,招集析居、放良、还俗僧道等户,习各种匠艺,从事造作,秩正四品。至元九年(1272),升正三品。大德十一年(1307)改缮珍司。后改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
官署名。元代中统五年(1264)置,招集析居、放良、还俗僧道等户,习各种匠艺,从事造作,秩正四品。至元九年(1272),升正三品。大德十一年(1307)改缮珍司。后改随路诸色人匠都总管府。
算学用语。源于《庄子》“判天下之美,析万物之理”。魏晋辩难风起,遂成为争鸣之要件。刘徽注《九章算术》,其宗旨为“析理以辞,解体用图”,是以论说与图形的分解拼合证明或驳正《九章算术》之术。
以邛竹制作之杖。邛竹,竹之一种,产于邛崃山(今四川荥经西南),故名。据《史记·大宛列传》,张骞西使抵大夏(今阿富汗北部一带),见邛竹杖、蜀布,系大夏商贾贩自身毒(今属印度半岛),因而推测经蜀地可达大夏
唐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杜佑族侄。天宝十载(751)随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与大食(阿拉伯)军战于怛逻斯(今哈萨克斯坦江布尔),兵败被俘。在大食滞留十年余,宝应元年(762)附商船从海路至广州还。著
明清在漕粮正税之外所征各项附加银、米之统称。主要用于漕运开销。亦称“随漕”。明宣德时,漕粮征收始有各种加耗,如轻赍银、随船作耗米等。清代项目更多,有随船正耗、轻赍银、易米折银、随漕席木竹板、官军行月钱
清初户籍之一。顺治三年(1646)定例,以医为业者,单独编为医籍。后入民籍。
官名。司工即司空。战国司工官分左、右。战国官印有之,见《古玺汇编》第八十九号。
古代黄铜别名之一。此名始见于唐。唐《潜确类书》:“鍮石,黄铜似金者,我明皇极殿顶名是风磨铜,更贵于金,一云即鍮石也”。明吕震《宣德鼎彝谱》称宣德炉主要用此材料制作。此名沿用至今。
1837—1909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同治进士。授编修,历任翰林院侍讲学士、内阁学士、四川学政。与宝廷、陈宝琛、张佩纶纠弹时政,号为清流。光绪七年(1881)授山西巡抚
宋沈括解释固体传声中空穴效应的用词。《梦溪笔谈·器用》:“古法以牛革为矢服,卧则以为枕。取其中虚,附地枕之,数里内有人马声,则皆闻之。盖虚能纳声也。”所谓“虚能纳声”实际是现代物理学上的空穴混响现象。
官署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正月设立。宣统三年(1911)五月由邮传部接收。经管全国邮政事务。置局长、总办、会办等官员。下设文牍、通译、稽核三股。各地视情况又分设邮政总局、副总局、分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