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射姑
春秋时晋国人。狐偃之子。字季它,食邑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亦称贾季。晋襄公七年(前621),大蒐于夷,使他将中军,赵盾为佐。继太傅阳处父改行大蒐于董,改以赵盾将中军,他为佐。同年,襄公卒,他欲立公子乐,赵盾欲立公子雍,杀死公子乐。以怨阳处父易其中军职位,使其党杀阳处父,出奔狄,晋国狐氏遂亡。
春秋时晋国人。狐偃之子。字季它,食邑于贾(今山西襄汾西南),亦称贾季。晋襄公七年(前621),大蒐于夷,使他将中军,赵盾为佐。继太傅阳处父改行大蒐于董,改以赵盾将中军,他为佐。同年,襄公卒,他欲立公子乐,赵盾欲立公子雍,杀死公子乐。以怨阳处父易其中军职位,使其党杀阳处父,出奔狄,晋国狐氏遂亡。
敦煌石室所藏吐蕃历史文献之一(全部文献约在五千卷左右)。原件于1908年被劫运海外,分别庋藏。藏于法国巴黎图书馆者,编号为p.t.252。藏于英国伦敦印度部图书馆者,编号为s.103(19Ⅷ.1)。全
?—927唐末五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乾宁进士。为殿中侍御史。入后梁,为礼部侍郎。后唐庄宗时,拜平章事。性谨重,于政事得失,无所措言,承顺而已。明宗时,以高季兴据荆南,要挟朝廷,因与季兴有旧交
730—805唐沧州南皮(今属河北)人,字敦诗。天宝中举明经。历任临清尉、汾州刺史、鸿胪寺卿、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山南东道节度使等。贞元九年(793)以右仆射同平章事,居相位凡十三年。终生笃好地理,主
549—623隋唐间僧人。原籍安息,其祖父因避仇移居南海(今广东广州),后迁金陵(今江苏南京),俗姓安。佛教三论宗创始者。幼年曾谒见真谛,后师事法朗。十九岁参与讲经活动。隋定江南,赴越州(今浙江绍兴)
唐龙纪元年(889)于楼烦监置,治楼烦县(今娄烦县)。辖境相当于今山西娄烦县及静乐县部分地区。寻废。北宋初复置。咸平五年(1002)移治静乐县。寻又废。
官府文书名。宋代皇亲亡故,皇帝或皇太后等持服期间,官员撰表文安慰皇帝或皇太后等,称“慰表”。
官名。北魏孝昌初始置于大州,称防城都督,后诸州皆置。或称镇城都督;孝庄帝以后,又有防城大都督或镇城大都督之称。掌州城之防卫,与州将军府之上佐长史、司马同为重职,府主或倚为腹心,参谋军事;朝廷或倚之以牵
即“南唐元宗”。
①官名。隋炀帝始置,为宫廷女官,二十四司之一,员二人,从六品。属尚服局。掌宫内衣服首饰之事。唐沿置,改正六品。宋、金、明悉如唐制。②官署名。明代女官尚服局所领四司之一。洪武五年(1372)置。设官司衣
以木制作而成的鸢。鸢,鹰的一种。指模拟鹰、鹊等鸟类,用竹、木制成的飞行物。墨子及公输般均曾制作试飞,但其具体结构作法不详。《韩非子》:“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蜚一日而败。弟子曰:‘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