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

①周代族名。属西戎,传为商汤后裔。在今陕西西安东南。春秋初,公元前713年,秦宪公伐灭之,其王逃奔于戎。一说在陕西北境。②商汤都城《尚书·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从先王居。”又作“薄”。《荀子·议兵篇》:“古者汤以薄,武王以滈,皆百里之地也。”其地自汉以来主要有以下诸说:一、杜毫说。《史记·六国年表》:“汤起于亳。”裴駰《集解》引徐广曰:“京兆杜县有亳亭(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二、南毫说。《括地志》:“宋州谷熟县西南三十五里南毫故城,即南亳(今河南商丘县东南),汤都也”(《史记·殷本纪》“汤始居亳”张守节《正义》引);三、北亳说。《汉书·地理志》山阳郡薄县(今山东曹县东南)注引臣瓒曰:“汤所都。”《括地志》:“薄城北郭东三里平地有汤冢。按:在蒙,即北薄也。”(《史记·殷本纪》“汤崩”张守节《正义》引)王国维亦主此说;四、西亳说。《汉书·地理志》河南郡偃师县尸乡(今河南偃师市西):“殷汤所都。”《括地志》:“汤即位居南亳,后徙西亳,在偃师县西十四里,本帝喾之墟。”“河南偃师为西亳,……盘庚亦徙都之”(《诗地理考》卷五《商颂》引,《史记·殷本纪》“汤始居毫”张守节《正义》引);五、郑亳说。今河南郑州市发现早商城址,有人认为即商汤时亳都。③商、周邑名。在今河北望都县西北。《左传》昭公九年(前533):王使詹桓伯辞于晋,曰:及武王克商,“肃慎、燕、亳,晋北土也”。

猜你喜欢

  • 雍水

    ①即灉水。②源出陕西凤翔县西北,东南流经县南至岐山县南,俗名濉河,又东会��水,自下通称��水,又东经扶风县南至武功县南,会武亭水注入渭水。

  • 术数

    ①一作数术。术,方法;数,气数。用卜筮、占候等方法观察自然现象之变化,以推测人事之吉凶祸福。兴于秦汉,和阴阳五行学说盛行有关。《汉书·艺文志》列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刑)法为术数,称:“数

  • 癸辛杂识

    书名。宋周密撰。六卷,《前集》、《后集》各一卷,《续集》、《别集》各二卷。作者因居杭州癸辛街,故名其书。所记多为轶闻琐事、遗文杂言,不涉朝政大事,与《齐东野语》略异。

  • 赞善大夫

    官名。太子官属。唐龙朔二年(662)初置太子左右赞善大夫各一员,以代替左右春坊之太子中允、中舍人。咸亨元年(670)中允、中舍人复置,左右赞善大夫不废,别自为官,左、右各置五员,正五品上。掌传令、讽过

  • 砥石

    古地名。相传商先公昭明曾迁居于此,在今河北南部泜水流域,一说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岔山一带。参见“八迁”。

  • 昌乐县

    ①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置。治今河南南乐县西北。属昌乐郡。隋废入繁水县。唐武德五年(622)复置,隶魏州。次年徙治今南乐县。五代唐改南乐县。②宋初析寿光县长寿乡置。治今山东昌乐县西北。属潍州。元至

  • 失烈门

    元太宗第三子阔出长子。太宗死,遗诏失烈门嗣位。脱烈哥那后称制,另立贵由为汗。贵由死,海迷失后称制,欲以失烈门继汗位,遭到拔都等术赤后王以及拖雷后王反对。在拔都操纵下,立蒙哥为汗。失烈门图谋发动政变,失

  • 完颜定奴

    ?—1219金内族。完颜纲弟。绰号三脆羹。初任护卫。累官至真定府同知,从平章政事仆散揆攻宋。大安二年(1210),升元帅右都监。蒙古军攻西京(今山西大同),奉令赴援。元帅奥屯襄救西京,全军被歼于墨谷口

  • 张世杰

    ?—1279南宋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少从元将张柔,后奔宋。由小校积功至都统制。德祐元年(1275),元兵南下,征诸将勤王多不至,他独率部入卫临安,收复平江等地。元军迫临安时,主张与文天祥合兵背城一战

  • 中外算学报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在上海创刊。月刊。杜亚泉主编。以介绍数学为主要内容,设文编、演说、译编、来稿、课艺、问答等栏目。译编栏刊出微分子、解析几何学、平面立体几何学、三角、物理计算法、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