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
也作杸。又称杵、杖、棒等。一种打击兵器。柄以竹木为之,柄端安金属殳头称首,端有棱,如有首之杖,长一丈二尺,主打击。近年曾有殳的实物出土,1977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有“曾侯之用殳”铭文的殳,其顶套有一类似三棱刀型铜头,头之后及殳杆上,各有一球状带刺铜箍,殳杆长3.3米左右,可打击,亦可刺击。夏、商、周列为五兵之一,至汉废。
殳
也作杸。又称杵、杖、棒等。一种打击兵器。柄以竹木为之,柄端安金属殳头称首,端有棱,如有首之杖,长一丈二尺,主打击。近年曾有殳的实物出土,1977年在湖北随县(今随州)曾侯乙墓出土有“曾侯之用殳”铭文的殳,其顶套有一类似三棱刀型铜头,头之后及殳杆上,各有一球状带刺铜箍,殳杆长3.3米左右,可打击,亦可刺击。夏、商、周列为五兵之一,至汉废。
殳
官名。战国秦置,掌王室车马政令。秦统一六国后沿置。
古城名。十六国汉嘉平二年(312),刘聪以其子济南王刘骥为征西将军,筑城居之,在今山西临汾市西北。《晋书·刘聪载记》:靳准杀汉主刘粲,“自号大将军、汉天王,置百官,遣使称藩于晋,左光禄刘雅出奔西平”,
1763—1820清江苏甘泉(今江都)人,字里堂,一字理堂,晚号理堂老人。嘉庆举人。幼承家学,中举后,即绝意仕进,专力治学,建“雕菰楼”,读书著述其中。博闻强记,识力精卓,于经史、历算、声韵、训诂无所
即“水”。
官署名。元代置。掌回收、销毁废旧钞币。置于世祖至元元年(1264),秩正九品。二十四年,改名烧钞库。
在今河南荥阳市西北汜水西。《资治通鉴》:五代唐明宗天成元年(926),“帝还过甖子谷,道狭,每遇卫士执兵仗者,輙以善言抚之”,即此。
即“格列山只台吉”。
清末立宪团体。光绪三十三年九月十一日(1907.10.17)成立于日本东京,马良为总务员,徐佛苏、麦孟华为常务员,另有评议员若干人,实际领袖为康有为、梁启超。刊行《政论》杂志,鼓吹君主立宪,反对同盟会
官名。唐玄宗始置翰林学士院,专掌内命,设翰林学士六员。肃宗至德宗以后,从中择年深德重者一人承旨,独承密命。宪宗正式置翰林学士承旨,为学士院之长,职权尤重,多至宰相,然犹为职衔,例由他官兼任。五代后梁一
西辽耶律大石皇后。康国十年(1143)大石病死,奉遗命执国政,称感天皇后,改年号咸清。七年后还政于子夷列(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