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明治

明治

大理段素英年号(?—1009)。明经 ①选举名目之一。即将通晓经学之人推荐于朝廷。始见于汉,自武帝尊崇儒术后,颇盛。无常制。东汉章帝元和二年(85)始令郡国举通晓经学者,凡十五万人以上举五人,十万人以下举三人。后附以年龄规定,如质帝本初元年(146)定年五十以上,七十以下。此选多补博士、议郎。东汉后渐不为所重。②科举科目之一。隋炀帝始置,与进士科并行。以经义、策问取士。唐沿置,为进士、秀才等六科之一。其中又有五经、三经、二经、学究一经、三礼、三传之别。考试较易,录取人数多,中唐以后为人轻视,士人多重进士科。五代后晋天福五年(940),敕停明经,开运元年(944)复置。宋嘉祐二年(1057)亦设,下分三礼、三传等科。以《礼记》、《左传》为大经,《毛诗》、《周礼》、《仪礼》为中经,《周易》、《尚书》、《谷梁传》、《公羊传》为小经。每经考墨义、大义,帖小经,试时务策。殿试考大义,帖大经、中经和小经。出身与进士科同。神宗熙宁四年(1071)罢。明洪武十五年(1382)复置,得五百人,分授郎中、东宫侍书、御史、参政、通判等官。后不行。③明清贡生之俗称。

猜你喜欢

  • 蔡夷侯

    ?—前810西周时蔡国国君。公元前837—前810年在位。蔡武侯之子。死后子釐侯继位。

  • 田广明

    ?—前71西汉京兆郑(今陕西华县东)人,字子公。武帝时,以郎为天水司马,因功迁河南都尉,以杀伐称能。迁淮阳太守,捕斩诈称光禄大夫谋反者,征入为大鸿胪。昭帝时,将兵镇压益州夷民,赐爵关内侯,徙卫尉。旋出

  • 中国伦理范畴之一。指德行、品德。与“得”同义。《左传·定公九年》:“凡获器用曰得。”《说文解字·彳部》依此释为:“得,行有所㝵(取)也。”引申为处事得宜。西周文献指贵族特有之权利及品性,

  • 四大

    梵文Caturmahabhuta的意译。佛教名词。地、水、火、风之合称。构成色法的基本原素。据《俱舍论》卷一:“四大”分假、实二种。“实四大”,亦称“四界”或“四大界”,指坚、湿、暖、动四种属性。性坚

  • 越靖王

    即“朱瞻墉”。

  • 郑方

    西晋南阳(今属河南)人,字子回。自以为有才而未能荐达。及齐王司马冏辅政专恣,于太安元年(302)步诣洛阳,自称荆楚逸民,上书谏冏“五失”。冏含忍答之而不能用,旋败。方后事不详。郑书 书名。春秋时郑国史

  • 诸儿

    即“齐襄公”。

  • 郎君

    汉制,二千石以上官可任其子为郎,故三国时门生故吏多称师长之子弟为郎君。南北朝时常作贵家子弟之通称。契丹初亦沿用为贵族子弟称号,其犯罪籍入者,没入瓦里,为皇室服役,称著帐郎君。入辽后,一些官衙亦设郎君官

  • 古品节录

    书名。清松筠辑。六卷。松筠认为要维护封建统治,必须使儒者为真儒,臣者为正臣,吏为循吏,就朱轼辑《历代名臣名儒循吏传》中,自汉至元选择若干人,摘录其精要及朱氏议论,编为是书。凡收录一百二十六人,辑取如汉

  • 百炼钢

    古代用反复叠打钢料的方法制成的一种钢。东汉建安年间,曹操于《内诫令》中命有司造“百炼利器”。孙权有宝刀名“百炼”。明《天工开物》:“刀剑绝美者以百炼钢包裹其外。”可知百炼钢为质量优良的钢。实物有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