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康有为撰。一册,不分卷。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呈,旋由上海大同译书局印行,附于《南海先生七上书记》中。记述俄国沙皇彼得一世锐意改革内政,遂使国家转弱为强、化衰为盛之事。并揭露了彼得企图向中
约1612—1664一作韩岱。清宗室。天聪八年(1634)授牛录章京。崇德二年(1637)预议政。随多尔衮入关后,以战功历兵、吏、刑部尚书。顺治十一年(1654)削爵。次年复任吏部尚书。后革职。
1599—1659明末苏州常熟(今属江苏)人,原名凤苞,字子久,后改字子晋,号潜古。嗜书成癖。应试不第,乃回乡以收集、刊刻古书为业。用重价购得书约八万四千余册,藏于汲古阁,并延名士校勘。刻印有《十三经
即今北京延庆东四海。明天顺八年(1464)置。为长城线上要口之一,亦为宣府东路之屏障。
唐懿宗时,采国子祭酒刘允章建议,群臣出资修建学校,称光学钱。宰相纳五万,节度使四万,刺史一万。
西夏文书用语。与典当者同立契约文书者,多为典当者的家属。
官名。即度支郎中,唐龙朔二年(662)改,咸亨元年(670)复名度支郎中。
古代兵种名称。谓中军的兵士。《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杂抄》:“轻车、䞣张、引强、中卒所载傅(传)到军,县勿夺。”《商君书·境内》:“国尉分地,以中卒随之。”朱师辙《商君书解诂定本》:“中卒
官名。北宋元丰改制置,掌外都水监事。后废。元祐四年(1089)复置。
春秋末鲁国人,名哙,字子声。孔子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