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易
汉代今文《易》学派之一。西汉施雠创立。雠曾与孟喜、梁丘贺同学《易》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宣帝时立为博士,甘露三年(前51),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后授张禹,禹授彭宣。由是施氏《易》有张、彭之学。著有《周易施氏章句》二篇,亡于晋永嘉之乱。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施氏章句》一卷。
汉代今文《易》学派之一。西汉施雠创立。雠曾与孟喜、梁丘贺同学《易》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宣帝时立为博士,甘露三年(前51),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后授张禹,禹授彭宣。由是施氏《易》有张、彭之学。著有《周易施氏章句》二篇,亡于晋永嘉之乱。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有《周易施氏章句》一卷。
吏名。晋代郡县属吏。由郡县长官自辟,因常居门下,故称。无定员,分掌门下诸杂事。
唐初置。治文阳县(今越南南定西北)。辖境相当今越南太平省及南宁省一部。天宝元年(742)改为文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州。五代后晋地入越南后废。
?—261三国时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字义然。少知名,受蜀丞相诸葛亮器重,年二十余为州督军从事,职典刑狱。亮卒,蒋琬辟为东曹掾,迁南中郎参军,历建宁、梓潼两郡太守,入为射声校尉。延熙二十年(25
?—1362元婺源州(今江西婺源)人。土豪出身。至正十二年(1352)婺源为天完红巾军所破,聚众保山谷。次年助元兵复婺源,署义兵千户。又助元兵复饶州(今江西波阳),任余干州同知。屡与红巾军战,历官浙东
宋代总领所的简称。
明天启、崇祯间私铸铜钱之一种,质地滥恶。
?—前257一称公孙起。战国郿(今陕西眉县东)人。善用兵。秦昭王十三年(前294)为左庶长,攻韩新城(今河南伊川西南)。十四年,为左更,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西),斩首二十四万,拔五城,迁为
新疆古代遗址。在今民丰北尼雅河古道沿岸。屋宇、佛塔、树木零星散布,南北长10公里,东西宽2公里,无城垣。曾遭斯坦因多次盗掘。出土大量佉卢文简牍、汉镜、汉锦、毛织物、五铢钱、司禾府印、鄯善郡尉印泥、木器
书名。东汉卫宏撰。据《后汉书·卫宏传》,宏“作《汉旧仪》四篇,以载西京杂事”。《隋书·经籍志》著录为四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则题为《汉官旧仪》,作三卷。书久佚。乾隆时修《四库全书》,馆臣据《永乐
?—前835西周时曹国国君。约公元前864—前835年在位。名喜。曹孝伯之子。死后弟强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