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岸门

岸门

①一作雁门。战国魏地。在今山西河津市南。《史记·秦本纪》:孝公二十四年(前338),“与晋战雁门,虏其将魏错”。《史记》司马贞索隐引《竹书纪年》作“岸门”;《魏世家》:哀王(当作襄王)五年(前314),“秦使樗里子伐取我曲沃,走犀首岸门”,皆即此。后称岸头亭。《史记·卫青列传》:青校尉张次公有功,封为岸头侯。②战国韩地。在今河南许昌市西北。《史记·秦本纪》: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前314),“败韩岸门,斩首万”;《韩世家》:宣惠王十九年(前314),秦“大破我岸门”,皆即此。

猜你喜欢

  • 择能院

    官署名。五代时吴越王钱元瓘命沈崧设置,选吴中文士入院,其性质相当于唐之集贤院、后梁之文思院(亦称乾文院),为储备人才之所。

  • 方以智

    1611—1671明末清初桐城(今属安徽)人,字密之,号曼公。中年以后为僧,更名大智,号无可。又称弘智、五老、药地、浮山、墨历、木立、愚者大师、极凡老人等。崇祯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早年参加复社,与陈贞

  • 待补生

    南宋候补太学生、国子生或武学生的简称。绍兴十三年(1143)重建太学,规定太学额外考中的学生,准许待阙,俟太学生出阙,即予填补。但此时尚未有待补生之称。乾道二年(1166),准许在朝清要官牒送期亲子弟

  • 僧纲司

    官署名。管理佛教事务之机构。明洪武十五年(1382)始设于各府,掌钤束一府之僧人。设都纲、副都纲为正、副长官。清沿明制未改。

  • 坛地

    清代官地之一。系先农、社稷、山川、厉坛等坛壝所占土地。一切免征。

  • 蒙古国

    蒙古族乞颜·孛儿只斤氏贵族创建的国家。金泰和六年(1206),成吉思汗(铁木真)在斡难河、克鲁伦河河源地建国,历窝阔台汗、贵由汗、蒙哥汗,至忽必烈汗(元世祖),均用此国号。蒙哥汗时,疆域东至于海,西包

  • 达德华

    一译大通哈。波斯语的音译。阿古柏侵入新疆时期所立伪军官,下辖“胖色提”数人。

  • 湘学报

    杂志名。清光绪二十三年三月二十一日(1897.4.22)创刊于湖南长沙。前身为《湘学新报》,自第二十一册起易现名。旬刊。线装一册,无目录标题。江标、徐仁铸督办,唐才常、陈为镒、蔡钟濬等主编。以讲求西学

  • 申州

    唐武德四年(621)改隋义阳郡置,治义阳(今河南信阳市)。辖境约今信阳市、县及罗山等县地。天宝元年(742)复为义阳郡,乾元元年(758)复为州。北宋开宝九年(976)降为义阳军,太平兴国元年(976

  • 杨增新

    1867—1928云南蒙自人,字鼎臣、子周。清光绪进士。初任甘肃河州知府、陆军学堂总办。光绪三十四年(1908)任新疆阿克苏兵备道,旋擢镇迪道兼提法使。民国成立后,任新疆都督兼民政长,拥护袁世凯称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