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宣城郡

宣城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置。治宛陵县(今宣州市)。辖境相当今安徽长江以东繁昌、宣州、南陵、青阳、泾县、铜陵、广德、宁国、黄山、石台等市、县间地。隋开皇九年(589)废。大业初及唐天宝、至德间,又曾改宣州为宣城郡。

猜你喜欢

  • 续名医类案

    书名。清魏之琇著。六十卷。作者曾校订刊行江瓘的《名医类案》,认为此书尚有缺漏,乃取清初以前历代名医(主要是当代名家)医案加以增补。成书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全书共分三百四十五门,其中内、外、妇、

  • 尹穑

    南宋兖州(今属山东)人,字少稷。建炎中南渡,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绍兴三十二年(1162),与陆游同为枢密院编修官。博学有文,赐进士出身。隆兴间,历监察御史、右正言、殿中侍御史,官至谏议大夫。隆兴元

  • 华阳

    ①地名。因在华山之阳得名。相当今陕西秦岭以南、四川和云南、贵州一带。《书·禹贡》:“华阳黑水惟梁州。”东晋常璩所著《华阳国志》,即记载这一地区历史。②亦称华。在今河南新郑市北。本华国,春秋时郑华邑,战

  • 明应

    大理段素英年号(1005—?)。

  • 桐丘

    春秋郑地。在今河南扶沟县西。《左传》庄公二十八年(前666):楚侵郑,“郑人将奔桐丘”,即此。

  • 杂压

    官制用语。宋代官员班序制度。各类职官,上至太师、太保、太傅,下至诸州司士、文学、助教等,不分实职、贴职、寄禄、环卫、散官,大体依品级高下排成一个上朝的班序,称为杂压,亦称合班。

  • 元谐

    隋河南洛阳人。少与杨坚同窗。仕北周,累迁大将军。入隋,进位上大将军,封安乐郡公。奉诏参修律令。吐谷浑攻凉州,受命为行军元帅,统步骑数万败之。拜宁州刺史,以谋反罪被杀。

  • 外褂

    清代官服之一。其长及股,其袖端平,对襟,罩于袍外,俗称外套。官员穿戴,有朝褂、行褂、常服褂之别。颜色多为石青、绀色(即黑里透红),乾隆中尚玫瑰紫,嘉庆以后尚泥金、浅灰色。所用布料按季节更换,或布、绸,

  • 鲁悼公

    ?—前430战国时鲁国国君。公元前466年—前430年在位。名宁(一作曼)。鲁哀公之子。时三桓专鲁政,他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

  • 贤令山

    在今广东阳山县北。因唐韩愈曾任阳山令得名。山上有唐代以来摩崖石刻,以韩愈手迹“千岩表”三字题刻最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