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国君
即“秦孝文王”。
即“秦孝文王”。
?—1901清宗室。第九代庄亲王奕仁子。光绪五年(1879)袭庄亲王。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兴起时,力主“招抚”义和团排外。清廷下诏对各国宣战后,与刚毅为统率京津义和团大臣,在庄王府中设坛,成为各地义和团
本湔氐地,秦始皇时置县。治今四川松潘县西北。属蜀郡。西汉改置为湔氐道。
五代后晋《调元历》行之五年,差误不可用。后周广顺中,国子博士王处讷私撰《明玄历》。民间又有《万分历》。显德三年(956),端明殿学士王朴奉诏撰新历上之,世宗名为《显德钦天历》,亲为制序,付司天监行用。
地名。即今江苏灌云县西北龙苴。《资治通鉴》:南朝宋泰豫元年(472),以垣崇祖行徐州事,“徙戍龙沮”,即此。梁武帝时置县。为东彭城郡治。东魏武定七年(549),又为海州治。北齐县废。
东汉司隶校尉及州郡等官府佐吏。管理府衙正门。三国魏、晋、南朝宋州郡县皆设,各一人,掌州郡县府门亭正门及纠仪、通报诸事,下设门吏、门卒若干。晋代县又有狱门亭长。晋、南朝宋内官属下内职掌人亦设。
即天台宗。因其以《法华经》为立宗之经典依据,故名。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仿《周礼》布宪中士、下士之制置,北周沿置。秋官府布宪司长官,正五命。掌宣布法令。下设布宪下大夫、小布宪下士以佐其职。北周武帝建德二年(573)省,宣帝即位后复置。隋开皇元年
1315—1354元蒙古札刺儿氏,字惟中。木华黎七世孙。通汉文,留心经术。文宗时为工部郎中。元统元年(1333),任监察御史,上书建言省冗员、铸钱币、罢山东田赋总管府、免河南自实田粮等事。至正元年(1
?—948五代时深州饶阳(今属河北)人,小字大丑。幼聪敏善文。后唐时,累官户部侍郎、端明殿学士,与石敬瑭交厚。后晋初,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契丹灭后晋,拜太子太师,随契丹北徙镇州。后汉初还,
钟(鐘)书名。近人苏绍柄编。共四册。由上海总商会会长、抵制美货运动发起人曾铸案存文稿和有关函电汇编而成。计分苛禁缘起、开会抵制、上外务部书、来往函电、谈判经过、正告沪埠美商、实行不用美货等二十四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