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左右内副率
官名。隋代置,为太子左、右内率副贰,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降其品。唐为太子左、右内率府次官,员各一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副率,咸亨元年(670)复旧称。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从八品。南宋不置。
官名。隋代置,为太子左、右内率副贰,员各一人,从四品上。大业三年(607)降其品。唐为太子左、右内率府次官,员各一人,从四品上。龙朔二年(662)改名为左、右奉裕卫副率,咸亨元年(670)复旧称。北宋初为四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从八品。南宋不置。
书名。清王懋竑撰。十六卷。是书考订群经外,旁及子、史、音韵等。论史诸篇,尤为详核,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李德裕主议杀郭谊》条下,即采用其说,且谓其论最精,颇得后人推重。
辽皇族。字撒班。耶律突吕不之后。道宗即位,补祗候郎君,进渤海近侍详稳。参预平耶律重元之乱,有功。大康九年(1083),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大安二年(1086),兼知北院大王事。四年,封漆水郡王,知北院枢
?—约1386一作那中。明云南元江人。傣族。世为本地世袭土官。洪武十五年(1382)降明。十七年二月赴京贡象,授元江府土知府、中顺大夫,并赐袭衣冠带。
官署名。元代中书省属衙。世祖至元元年(1264)罢左三部置,设尚书三人、侍郎二人、郎中四人、员外郎六人。三年,复为左三部。五年,又改置吏礼部。七年,分为吏、礼二部。八年,又合为一部。十三年,再分为吏、
约253—约324晋丹杨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字思远。少与顾荣等为“五俊”,举秀才、寒素,初辟大司马东阁祭酒。太安中,弃官归家,与顾荣等共诛陈敏。琅邪王司马睿为安东将军,引为军咨祭酒,转镇东长史。以讨
封爵名。东汉建安二十年(215)曹操始置,十六级爵名,无食邑租税之虚封。三国魏定秩为七品。晋沿之。南朝宋、齐亦置,品秩不详。梁、陈为九品。
官署名。北宋置,掌御马鞍辔及给赐王公、群臣、外国使臣、国信使等鞍辔诸物。设监官二人,以诸司使、副使及三班使臣、内侍充任。元丰改制前隶群牧司,其后并入太仆寺。
①(约1246—1313)蒙古朵鲁班氏,人称孛罗丞相。早年曾任元世祖之博尔赤及怯薛长。至元七年(1270)以后,历任御史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十四年,任枢密副使。灭宋后,与伯颜、阿术等蒙古将帅议
书名。汇辑天津《大公报》“白话”栏所刊评论文章,按开智、避邪、合群、劝戒缠足、寓言五大类分册出版,期以“破除国民愚昧谬妄之见识,唤起国民合群爱国之精神”。清光绪三十年三月(1904.4),第一册(开智
柔然首领。木骨闾子。父死始领有部众,自号柔然。参见“柔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