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太保

太保

官名。(1)西周置,为辅弼君王的大臣。春秋沿置,辅佐君王,执掌军政。战国后废。西汉元始元年(1)复置,与太师、太傅、少傅并称四辅,位上公,但无实际职掌,旋罢。三国魏末复置,安置元老重臣,位在三司上,无职掌,一品。两晋时为上公,执掌朝政,开府置僚佐,一品。南朝沿置,宋一品,梁十八班,陈一品、秩万石,多用以安置元老勋旧或作为赠官。北魏、北齐为三师之一,或理朝政,一品。北周改号三公,正九命。隋初复号三师,无职事,正一品,大业三年(607)罢。唐复置,为赠予元老重臣的荣衔。天宝以前除授甚少。唐末五代用为藩镇加官,遂至冗滥。北宋初用作宰相、亲王、使相的加官,正一品。政和二年(1112)改号三公,执掌朝政,行使宰相职权,后亦作为勋臣加官。南宋沿置。辽、金、元皆正一品,作为加官或赠官。明初为皇帝辅弼大臣,职掌甚重,建文间罢。仁宗复设,后渐成虚衔,成为勋戚、重臣的加官、赠官,正一品。清代沿置,正一品。(2)太子太保的省称。(3)契丹(辽)用作北面官署、诸部族、宫帐、属国的高级官员名号。

猜你喜欢

  • 木波

    吐蕃部名。河湟吐蕃诸部之一。居今青海黄南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初事唃厮啰疏族溪巴温。唃氏政权瓦解后,降北宋。北宋亡、降金。金大定四年(1164),与诸邻部共立唃氏五世孙结什角为族长,称王子,依附金国

  • 巾舞

    汉、魏、晋、南北朝舞蹈。或称公莫舞。舞者着裙襦大袖、碧纱轻衣,手执长巾,随歌起舞,大多用于宴享。因舞者体态轻盈,长巾飘展,颇有柔情风致,故晋时改称“巾舞”(见《晋书·乐志》)。隋代将巾舞和鞞舞、拂舞、

  • 笔帖式

    官名。满语意为办理文书、文件之人。后金天聪五年(1631)设六部时由巴克什改称。为清代中央各部院衙门、内务府、地方督抚衙门以及八旗驻防将军、都统、副都统衙门内掌管翻译、缮写满汉文书之低级官员,通过考除

  • 傅伏

    北齐太安(今山西寿阳北)人。少从戎,以战功升至开府、永桥领民大都督。天宝十四年(575),周武帝率众六万攻河阴(今河南孟津东北),进至洛口,他固守中潬城,周师无功而退。武平六年(575),为东雍州刺史

  • 呼伦贝尔

    一作呼伦布雨尔。通称海兰尔。取呼伦池与贝尔池为名。乾隆八年(1743)设副都统衔总管统领,光绪六年(1880),改设副都统,属黑龙江将军。辖境相当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三十四年裁副都统,改设呼伦直隶厅

  • 常平监官

    官名。唐武德元年(618)置,以均天下之货,抑止兼并,宣通壅滞。显庆三年(658)置常平署以代之。

  • 李仁实

    唐魏州顿丘(今河南濮阳北)人。曾以左史参预修撰国史。高宗以许敬宗所修贞观二十三年(649)以后《实录》,多与史实不符,诏刘仁轨等主持改撰,仁轨荐他专掌其事。所撰于志宁、许敬宗、李义府诸传,载言记事,见

  • 智铤

    明真定元氏(今属河北)人。万历举人,受业于赵南星,授知县。天启中附魏忠贤,擢御史,疏诋赵南星,劾罢徐光启等,官至太仆少卿。思宗即位定“逆案”,判徒三年,赎为民。

  • 凤池历

    历(歷)书名。作者不详。二卷。记述唐代名臣长孙无忌历官始末及其家世后裔。已佚。《资治通鉴考异》有征引。

  • 中秘

    官名合称。南北朝时以中书省和秘书省合称“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