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郎将
官名合称。魏晋时有东、南、西、北中郎将。东晋时职权甚重,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南朝后由诸王充任。宋时官四品。梁时,以镇兵、翊师、宣惠、宣毅等四将军代之。大通三年(529)复置四中郎将,与镇兵等四将军同为十六班。北魏亦置,官从三品。东魏虽置,但职任不重。北齐沿置,官品与北魏同。
官名合称。魏晋时有东、南、西、北中郎将。东晋时职权甚重,或领刺史,或持节为之。南朝后由诸王充任。宋时官四品。梁时,以镇兵、翊师、宣惠、宣毅等四将军代之。大通三年(529)复置四中郎将,与镇兵等四将军同为十六班。北魏亦置,官从三品。东魏虽置,但职任不重。北齐沿置,官品与北魏同。
即“咄陆可汗”。
本战国魏伯阳邑,西汉置县。属魏郡。在今河北肥乡县西南。元朔中,封赵敬肃王子仁为邯会侯(《汉书·王子侯表》),即此。东汉废。
?—1472明时哈密右都督。忠义王脱欢帖木儿外孙。天顺四年(1460),哈密王卜列革卒,无子,被众头目拥立,王母不允。自是国内无主,众益离散。成化三年(1467),明擢之为右都督,摄行国王事,赐以诰印
方镇名。唐咸通六年(865)升江南西道都防御团练观察使为镇南军节度使。乾符元年(874)复为江南西道观察使。龙纪元年(889)又升为镇南军节度使。治洪州(今南昌市)。较长期领有洪、饶、吉、江、袁、信、
见“东部敕勒”。
即“齐郁林王”。
亦称《中俄改订条约》。清政府拒绝《里瓦几亚条约》后,沙俄强迫清政府改定的不平等条约。光绪七年正月二十五日(1881.2.24),由清方代表曾纪泽与俄方代表格尔斯(Н.К.Γирс)、布策(Ε.Κ.Бю
春秋楚邑。即今安徽颍上县西北江口镇。《左传》哀公十六年(前479):“吴人伐慎,白公败之”,即此。西汉置县。
印染方法名词。把金箔或金屑,粘贴或粘附于织物上形成花纹。其印制方法,相传是用印花型版,在经表面平整处理的织物上涂刷粘合剂,或用粘合剂绘制图案,待粘合剂稍干,将金箔或碎金屑覆盖或撒布于花纹之上,然后于花
1587—1644明河间吴桥(今属河北)人,字梦章,号思仁。万历进士。历官东昌府推官、吏部主事。天启五年(1625)任文选郎中,后避党争乞归。思宗立,复职。崇祯七年(1634)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十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