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

史称阖萨、曷萨、阿萨、可萨等。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1110758人(1990年)。建有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木垒哈萨克自治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族源可追溯到西汉时的塞种、月氏、乌孙、康居、阿兰、匈奴等。六世纪中出现的突厥,以及葛逻禄等突厥部落,蒙古兴起前后的契丹、乃蛮、克烈、钦察等部皆为其重要来源。至今哈萨克族中仍保留有乌孙、克普恰克、克烈、乃蛮等部落名称。哈萨克,意为“避难者”或“脱离者”,十五世纪时,锡尔河下游部分游牧民在克拉伊及扎尼别克率领下脱离乌孜别克汗国东迁楚河流域,以此自称,是为哈萨克族形成之始。明末清初,与准噶尔部进行长时间的交往与斗争;清朝平定准噶尔、统一新疆后,大部分归属清朝。沙俄向亚洲扩张时,原属清朝的哈萨克的大部分逐渐被侵占,但仍有不少陆续迁回祖国。主要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狩猎业。保持着较完整的氏族部落组织。部落内最小的生产组织和游牧聚落为“阿乌尔”。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克普恰克语支。有文字。信仰伊斯兰教。建国后实现了社会改革,各项事业均有发展。

猜你喜欢

  • 左寺正

    官名。明大理寺有左右二寺,按地区分理天下刑狱。二寺各设寺正、正六品,寺副二人,从六品(后减右寺副一人),及评事四人。建文时曾改左右寺为司,寺正为都评事,寺副为副都评事。成祖时复旧制。

  • 柏谷坞

    一作百谷坞。在今河南偃师市东南。《水经·洛水注》:“洛水又东径百谷坞北。戴延之《西征纪》曰:坞在川南,因原为坞,高十余丈。”《晋书·姚泓载记》:义熙十二年(416),刘裕伐后秦,后秦将姚洸遣部将赵玄“

  • 苑君璋

    唐马邑(今山西朔州东北)人。为当地土豪。隋大业十三年(617),刘武周举兵于马邑,以为内史令。唐武德初,为刘武周献策,联合突厥,结援唐朝,南面称王,武周不听。五年(622),刘武周死,突厥命为大行台,

  • 薛登

    647—719唐常州义兴(今江苏宜兴)人,本名谦光。通文史,善议论,与徐坚、刘知几齐名。天授中为左补阙,上书切谏选举冗滥,不重实才而贵浮词之弊。又请禁绝少数民族质子。景云中,为御史大夫。时僧慧范恃太平

  • 吴兰庭

    1730—1801清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字胥石。乾隆举人。少以文名,尤熟于史。凡地理、职官、沿革、建置,钩稽探索,尽得其条贯,为章学诚、钱大听所推重。年六十余,流寓京师。著有《读通鉴笔记》、《五代史

  • 巫州

    唐州名。贞观八年(634)分辰州置,治龙标(今湖南洪江西北)。天授二年(691)改称沅州。开元十三年(725)复为巫州。天宝元年(742)改为潭阳郡,领龙标、朗溪、潭阳三县,户五千三百六十八,口一万二

  • 竖穴窑

    陶瓷用语。中国新石器时期的一种陶窑,出现于仰韶文化,盛行于龙山文化及以后。由火膛、火道、窑室及窑箅(火眼)组成,窑室位于火膛之上,火膛为一口小底大的袋形坑,有数股垂直火道与窑室相通。

  • 南齐书

    书名。南朝梁萧子显撰。原名《齐书》,北宋时始加南字,以别于唐李百药所撰《北齐书》。本六十卷,唐玄宗开元中亡其《序录》一卷,今存五十九卷。记南朝齐一代二十三年的历史。纪传体。有纪八卷、志十一卷、传四十卷

  • 内阍

    吏职名。亦称内阍人。唐太子内坊置八人,主出入管钥。

  • 瓦剌

    明代对西部蒙古诸部的总称。蒙元时称斡亦剌。游牧于札布汗河、科布多河流域及额尔齐斯河、叶尼塞河上游一带。以畜牧业为主,兼营狩猎、手工业及部分农业。使用以回鹘文字母为基础创制的蒙古文。初奉萨满教,后改格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