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战纪
书名。又名《瀛海偕亡记》。清洪弃父撰。二卷。卷上叙述乙未年(1895)台湾军民反抗日军侵占实况,至刘永福离台止。卷下纪录乙未至辛丑(1901)年间台湾人民浴血抗日事迹。均具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印本。
书名。又名《瀛海偕亡记》。清洪弃父撰。二卷。卷上叙述乙未年(1895)台湾军民反抗日军侵占实况,至刘永福离台止。卷下纪录乙未至辛丑(1901)年间台湾人民浴血抗日事迹。均具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二年(1906)印本。
外商企业。清光绪十三年(1887)由德商创办于天津。主要从事机器打包,以利进出口贸易。
1782—1850即爱新觉罗·旻宁。清代皇帝。1820—1850年在位。仁宗次子。嘉庆二十五年(1820)八月即位,以明年为道光元年。道光六年(1826),叛逃边外的张格尔纠集安集延、布鲁特寇边,陷喀
地方政权机构名。元代始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又称蛮夷长官司。秩如下州,设达鲁花赤、长官、副长官等,多以土人为之。明沿元旧称,只作为土官世袭的地方政权。湖广、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省设有,多隶于府。设
明代户部各清吏司下属机构民、度支、金、仓四科之统称。洪武十三年(1380)曾于户部下置总部、度支部、金部、仓部,后改总部为民部。二十三年改依各省置十二属部,始于各属部下分置四科。二十九年改属部为清吏司
1882—1916湖南邵阳人,原名艮寅,字松坡。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入长沙时务学堂肄习,获梁启超赏识。次年赴日本留学,毕业于士官学校。曾参与拒俄义勇队活动,为《清议报》、《新民丛报》撰文。三十年
隋末唐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仁俭。历淯阳太守。炀帝时,授刑部侍郎。炀帝游江都,留守洛阳。大业十四年(618),闻炀帝被杀,与段达、元文都立越王杨侗为帝,任兵部尚书。王世充自立,脱身投唐,拜刑部
或作耶律行平。辽皇族。字沃衍,小字札刺。圣宗时补宿卫。工词章。开泰三年(1014),出使高丽,受命强索兴化(今朝鲜义州东南)、道州(今朝鲜平安北道林东郡)等六城,被扣留不遣。在高丽六年,著《西亭集》,
595—645唐邓州棘阳(今河南南阳南)人,后徙居江陵(今湖北荆州),字景仁。早事萧铣,为中书侍郎,专典文翰。后随铣降唐,官荆州别驾,又从李孝恭讨辅公祏,典军书。贞观初,累擢中书舍人,文辞优美,诏诰皆
东汉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字次文。少从丁恭受《严氏春秋》。光武帝时,召拜为郎中,迁左中郎将。受诏定《春秋》章句,以授皇太子与宗室诸侯。后封关内侯,谦让不受,归功于其师。
秦所置粮仓。在今河南荥阳市东北敖山上。《水经·济水注》:敖山上有城,“秦置仓于其中,故亦曰敖仓城也。”当黄河和济水分流处,中原漕粮集中于此,再西运关中,北输边塞,是秦、汉、三国魏时最重要的粮仓。《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