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历史知识>举人

举人

科场称谓。始见于汉,因由各地官吏荐举,故名。后俗称举人,专指科举制度中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隋、唐、五代时为进士科由官府,特别是州、县、馆、监送往尚书省参加礼部或吏部考试者,意为应举之人。唐制,举人又称进士、贡士,如德行乖僻,不与举状相符,则贡举者受罚。宋承唐制,凡应贡举考试的各科士人,均称“举人”,俗称“举子”。登科即授官,应试不合格须再应举。无“出身”,但可免除丁役、身丁钱米;曾赴礼部试者,犯徒以下公罪和杖以下私罪,均许赎。明清则作为乡试中式者之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有新中式、下第、坐监、署教和正榜、副榜之分,可于次年进京会试,亦可直接授官。《明史·选举志》:“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称谓录》卷二十四:“古称所举之人为举人,未尝定为名目。而称乡试中式曰举人,则自明始。”

猜你喜欢

  • 同恕

    1255—1332元奉元(今陕西西安)人,字宽甫。家世业儒。世祖至元间选名士为吏属,辞不赴。至大间聘为儒林郎国子司业,不受。延祐初陕西置鲁斋书院,奉旨领教事。延祐六年(1319),应召为奉议大夫、太子

  • 曾朴

    1872—1935江苏常熟人,字孟朴,又字籀斋,笔名东亚病夫。清光绪举人,捐内阁中书。曾入北京同文馆习法文。后结识陈季同,接触法国文学、哲学。光绪三十年(1904)与徐念慈等在上海创办小说林社。接手金

  • 桓石民

    东晋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西北龙亢集)人。桓豁子。弱冠知名,谢安引为参军。荆州刺史桓冲荐为督荆、江、豫三州之十郡军事,振武将军,领襄城太守,后复领谯国内史、梁郡太守。太元九年(384),监荆州军事、荆州

  • 不降

    又称降、江成、江武。夏王。泄之子。即位后曾伐九苑(今地不详)。见《古本竹书纪年》。

  • 施氏易

    汉代今文《易》学派之一。西汉施雠创立。雠曾与孟喜、梁丘贺同学《易》于田何再传弟子田王孙。宣帝时立为博士,甘露三年(前51),参与石渠阁讨论五经异同。后授张禹,禹授彭宣。由是施氏《易》有张、彭之学。著有

  • 衔牌

    表示官员职衔之牌。木质朱漆。为官者均以金字书官衔于其上。平时置于官署门前,出行及举行礼仪时持作前导,以示威荣。

  • 一种建筑类型。《说文》:“楼,重屋也。”即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楼房的一层。起源于汉代。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亦称楼,种类甚多,有城楼、钟鼓楼、牌楼、过街楼、魁星楼、敌楼、箭楼,以及供览胜观景

  • 赭衣

    罪人别称。因罪人服赤褐色衣,故称。原为一种象征性刑罚,《荀子·正论》:“杀,赭衣而不纯。”秦刑徒之无爵者,皆穿赭衣服苦役,故有“赭衣塞路”、“赭衣半道”之说。

  • 京西陵

    通称西陵。清皇室陵墓群之一。在今河北易县城西梁各庄以西。清初先建陵于直隶(今河北)遵化县,雍正八年(1730)又选定易县永宁山下太平峪为陵址,次年兴建泰陵。乾隆时诏定父子不葬一地之制,相间在东西二陵分

  • 建昌

    年号。(1)柔然可汗丑奴年号(508—520)。凡十三年。(2)高昌王麴宝茂年号(555—560)。凡六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