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郡太守
官名。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制,郡太守分上、中、下三等,下郡太守位六品。北齐亦分郡太守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故下郡太守有下上、下中、下下三等,合称三等下郡太守,皆位从五品,而禄秩不同。下上郡太守岁秩二百六十匹,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十匹。下上郡太守有属官、佐史一百零七人,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人。
官名。北魏太和二十三年(499)定制,郡太守分上、中、下三等,下郡太守位六品。北齐亦分郡太守为上、中、下三等,每等又有上、中、下三等,共九等。故下郡太守有下上、下中、下下三等,合称三等下郡太守,皆位从五品,而禄秩不同。下上郡太守岁秩二百六十匹,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十匹。下上郡太守有属官、佐史一百零七人,下中、下下郡太守各递减二人。
学校名。清末最早的海军学校。同治五年(1866)闽浙总督左宗棠在福州创立。十二月一日(1867.1.6,一说十一月十七日,即1866.12.23)正式开学。初设前、后两堂,总名求是堂艺局。除招收十六岁
北宋甘州回纥可汗名。曾于天禧二年(1018)遣都督安信朝宋。
官名。(1)唐僖宗入蜀后神策新军五十四都各置为统兵官,亦称都将。五代、宋代为禁军步军诸都统兵官,领副都头及十将、将虞候、承局、押官等属官。(2)县役通称。清梁章鉅《称谓录》卷二十六《各役·都头》:“唐
长江下游支流,即今安徽、江苏两省境内的滁河。《唐六典》列为淮南大川之一。《宋史·虞允文传》:绍兴十一年(1141),金主亮南侵,允文命别将“张深守滁河口,扼大江之冲”,即此。
1677—1732即胤祉。清圣祖第三子。康熙三十七年(1698)封诚郡王。四十八年晋亲王。曾开蒙养斋馆,与陈梦雷、方苞等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律历渊源》等书。雍正八年(1730)为世宗圈禁。
书名。署朔奋编。书成于1911年。据编者自序,原拟编六种,每集二万余言,分集刊行,已编撰四集。本书为第三集,记载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军政府各项文告、命令、檄文、军歌,以及革命党人信札、传记等,并附有关人
922—992宋初幽州蓟县(今北京西南)人,后迁河南洛阳。字则平。五代后周时,为赵匡胤幕僚,任掌书记,策划陈桥兵变,助其代周。入宋,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建隆元年(960),说太祖兵机
?—1727清北京白云观道士。雍正时与世宗往还。死后官府理丧,追封真人。
周先公。字云都。公刘七世孙。能遵循始祖后稷的成规,为后世周人所尊祀。一说云都系亚圉之弟。
即“田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