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礼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东汉郑玄兼注三书,合称《三礼注》,盛行于当时,开创三礼学之综合研究,为历代经学家所继承。晋王肃撰《三礼解》,与郑玄异。南北朝时,三礼学特盛,南北士族经学家以精研三礼著名者辈出,南北经学之三礼学复定于一尊。唐孔颖达撰《礼记正义》,贾公彦撰《周礼义疏》及《仪礼义疏》,皆以郑注为主。宋朱熹、陈详道治三礼,极务详博,掊击郑学。清江永撰《礼经纲目》、秦蕙田撰《五礼通考》。而治礼学最称详审者有孙诒让《周礼正义》、胡培翚《仪礼正义》。
《仪礼》、《周礼》、《礼记》的合称。东汉郑玄兼注三书,合称《三礼注》,盛行于当时,开创三礼学之综合研究,为历代经学家所继承。晋王肃撰《三礼解》,与郑玄异。南北朝时,三礼学特盛,南北士族经学家以精研三礼著名者辈出,南北经学之三礼学复定于一尊。唐孔颖达撰《礼记正义》,贾公彦撰《周礼义疏》及《仪礼义疏》,皆以郑注为主。宋朱熹、陈详道治三礼,极务详博,掊击郑学。清江永撰《礼经纲目》、秦蕙田撰《五礼通考》。而治礼学最称详审者有孙诒让《周礼正义》、胡培翚《仪礼正义》。
官名。《周礼》地官之属。遂人属官。掌六遂政令戒禁。
1832—1896清末湘军将领。字舫仙,湖南湘乡人。咸丰六年(1856)应曾国荃招,襄理军务,在江西与太平军作战。八年入广西追堵石达开部。十一年攻陷安庆,始独领一军,升道员。同治三年(1864)率部攻
又名荻港。在今浙江湖州市南。相传为晋吴兴太守殷康主持兴修。
约178—约214三国时广汉(今属四川)人,字永年。初为益州书佐,因受谤毁,被益州牧刘璋髡钳为徒隶。刘备入蜀,得庞统、法正引荐,任为治中从事。因骄纵,贬为江阳太守。后下狱诛死。
岍一作汧。又名吴山、岳山、吴岳山、西镇山。在今陕西陇县西南。《书·禹贡》:“导岍及岐。”参见“吴山③”。
又名邹山、邾峄山或邹峄山。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书·禹贡》:“峄阳孤桐。”《诗·鲁颂·閟宫》:“保有凫、峄。”《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前219),“始皇东行郡县,上邹峄山,立石”。
①以栽培茶树、粗制毛茶为业的农户。唐代以来,城乡居民饮茶渐成习惯,以生产茶叶为生的茶户亦应运而生,且逐渐增多。唐实行榷茶制后,历代对茶户的管理、征税均有定制。宋代之茶户,亦称园户。其生产之茶,除输租外
地区名。指大漠以南的蒙古地区。清代文献中有时专指内札萨克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附以归化城土默特,有时兼指察哈尔诸部及西套蒙古,通行于清末以前。内札萨克六盟:科尔沁、郭尔罗斯、杜尔伯特、札赉特四部十旗,
杂志名。清光绪三十二年十二月一日(1907.1.14)在上海创刊。月刊。秋瑾、陈伯平主编,徐双韵、燕斌、陈志群、吕碧城等撰稿。“以开通风气,提倡女学,联感情,结团体,并为他日创设中国妇人协会之基础为宗
又称天山北路。清初,今新疆天山山脉以北直抵俄罗斯鄂木河,西至巴尔喀什湖以南的地区,是准噶尔封建主统治下的厄鲁特蒙古人及其属部的辖地,故称这一地区为准部。乾隆平定准噶尔后,仍沿袭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