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君
东汉末年三名士之美称。即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后汉书·党锢列传》:“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东汉末年三名士之美称。即指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后汉书·党锢列传》:“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官署名。五代藩镇多私置河锁,以所征之利为津渡之资。北宋初,陈州城北有蔡河锁,太平兴国三年(978)罢。大中祥符八年(1015),又于京城蔡河上下游置上、下二锁,属提点仓场所,掌征收蔡河中舟船通行税。元
《诗经》组成部分之一。四篇。作于春秋中期,是鲁国贵族祭祀祖先的诗。古文经学派《毛序》认为是史克所作,今文经学派认为是鲁僖公之子奚斯所作。内容除为鲁公颂德祈福外,还记述了鲁僖公征伐淮夷胜利的史实。
①南朝陈天嘉中置。治今江西余江县锦江镇东南。属鄱阳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余干县。北宋端拱元年(988)复升安仁场置,治今余江县东北锦江镇。属饶州。1914年因与湖南安仁县同名,改为余江县。196
①低级职吏的统称。②官名。清代理藩院所属内馆职官。额为八人,负责承应来京蒙古人等事宜。
①又称垫陌、抽贯。唐德宗时所征杂税。建中四年(783),因军费不足,户部侍郎赵赞始征此税。凡公私出纳与民间交易,每一贯(千文)由旧抽二十文增至五十文;以物易物者,折钱计税。对民间交易,由政府给店主与牙
书名。张伯桢编。一册。录康有为所著书一百三十七种,分经、史、子、集四类。计经部十八种,史部六十二种,子部二十二种,集部二十六种,复列康氏所辑他人之文,与四部补目,为研究康氏思想之重要参考资料。
①外朝所拟诏书,与“内制”相对而言。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置翰林学士后,翰林学士所撰,直接发自禁中者为内制;中书舍人或他官知制诰者所撰,为外制,较内制为轻。外制所拟,为一般诏书,需经门下省,由符
?—前202秦代人。曾任番阳令,能得江湖间民心,号曰“番君”。后率越人举兵反秦,从项羽入关。公元前206年羽分封诸侯时,立为衡山王,都邾(今湖北黄冈西北)。刘邦称帝后,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今湖南长沙市
解释《易经》的十篇著作(《彖》上下、《象》上下、《系辞》上下、《文言》、《序卦》、《说卦》、《杂卦》)之总称。因其似《易经》之羽翼,故名。详见“易传”。
羌族巫师作法事的称谓。三坛指上坛、中坛和下坛。上坛是有关神的事,如庄稼收获后谢天还愿等,其经典分序经十部和正经十二部。中坛是有关人的事,如问卜吉凶等,其经典有七部。下坛是有关鬼的事,即赶鬼送鬼等,其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