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顶戴

顶戴

服饰名。亦称顶珠。清朝官服之一。冠顶圆球形,上饰诸色宝石及东珠,顶球下部有管可插翎枝崇德元年(1636)初定冠制,顺治二年(1645)渐成定制,乾隆五年(1740)略作更动,用以分等第: 自亲王至文武一品官用红宝石顶,上饰东珠; 文武二品官用珊瑚顶; 文武三品官用蓝宝石顶;文武四品官用青金石顶;文武五品官用水晶石顶; 文武六品官用砗磲顶; 文武七品官用素金顶;文武八、九品官皆用金顶。自二品至九品官皆顶饰杂色宝石。可由赏赐及通过捐纳获得。


清制,官服帽顶珠形因官品不同而异,称为顶戴, 亦称顶带。据《清史稿·舆服志二》记载, 凡文武官员,一品用红宝石,二品用镂花珊瑚,三品用蓝宝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砗磲,七品用素金,八品与九品俱用金顶。

猜你喜欢

  • 都大发运使

    见“发运使”。

  • 国王

    1、秦以前天子称王、或国王,如文王、武王等。2、战国时期诸侯国的最高统治者,如秦王、赵王、燕王、韩王、楚王、齐王、魏王等。3、西汉时,诸皇子封王,有封国,称国王。如齐王、吴王、楚王、赵王、代王。凡王而

  • 相者

    也称相工,为待诏官之一,掌相面。《后汉书·皇后纪》:“又相者见后惊曰:此成汤之法也。”注:“相者,待诏相工苏大。”

  • 公府奏曹

    公府诸曹之一。西汉丞相府始置,《汉书·匡衡传》说:“主簿陆赐故居奏曹。”东汉太尉府置掾属二十四人,奏曹主奏议事。三国时魏咸熙元年(公元264年)于丞相府置奏曹掾、属各一人,蜀吴无考。

  • 潜龙氏

    太皞部落氏族首领的称号。见“太皞”。

  • 典乘兵局

    官署名。明朝太子东宫六局之一。洪武二年(1379)始置,设局郎一人,丞一人,以宦官为之,掌兵仗车舆。洪武二十八年,改为典兵、典乘二局(原典翰局罢,故仍为六局),各置局郎一人,正五品,局丞二人,从五品。

  • 藩臣

    指藩王、属国之王或节度使。《史记·五宗世家》:“中山王徒日淫,不佐天子拊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汉书·南粤》:“陆贾至,南粤王恐,乃顿首谢,愿奉明诏,长为藩臣,奉贡职。”《新唐书·兵志》:“昭宗以藩

  • 稽核

    官名。国民党政府粮食部设置,员额十至十四人,掌稽核会计等事务。

  • 西羌都督

    官名。三国魏置。《魏书·羌姚苌传》:“(姚苌) 祖柯回,助魏将绊姜维于沓中,以功假绥戎校尉、西羌都督。”官名,三国魏置,掌帅军征伐或驻军。《晋书卷116·姚弋仲传》:“柯廻为魏镇西将军、绥戎校尉、西羌

  • 西省义学士

    官名。南朝梁置,为文学侍从之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