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长吏

长吏

①地位较高的官吏。战国秦官制,年俸二百石至四百石粮谷的官吏皆称长吏。《睡虎地秦墓竹简·仓律》: “长吏相杂以入禾仓及发。”汉朝一般称六百石以上官吏为长吏。然县丞(尉)秩虽四百石至二百石,亦与县令(长)并称长吏。三国魏晋沿用,多指县令长和郡守。②泛指上级长官。


1、大吏,指六百石以上的官员。《汉书·景帝纪》:“吏六百石以上,皆长吏也。”注:“张晏曰:长,大也;六百石,位大夫。”《后汉书·百官志》:“东曹主二千石长吏迁除及军吏。”

2、县吏之尊者。《汉书·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注:“师古曰:吏,理也,主理其县内也。

3、指郡守或县令。郡守为郡的长吏,县令为县的长吏。《汉书·陈胜项籍传》:“于是诸郡县苦秦吏暴,皆杀其长吏,将以应胜。”《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县官勿绝其廪,长吏存恤抚循。”

猜你喜欢

  • 陕西清吏司员外郎

    官名。简称陕西司员外郎。①明清户部陕西清吏司之副长官。佐郎中掌司事。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改陕西部员外郎设,一人,从五品。南京户部陕西清吏司亦曾设一人。清顺治元年(1644)沿设,汉员外郎一人。满

  • 弭妖中士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秋官府田正下大夫属官,正二命。下设弭妖下士以佐其职。隋文帝开皇元年(581)罢。

  • 司藏寺

    官 署名。渤海国置,有令、丞。

  • 都提举万亿赋源库

    官署名。元朝置。设于世祖至元二十五年 (1288)。掌丝绵、布帛诸物。属户部。官名,元朝置,正四品。掌丝绵布帛。见《元史·百官志一》。

  • 狱典文学

    官名,秦置,为狱官,掌典文学。《史记·蒙恬列传》:“恬尝书狱典文学。”注:“《索隐》曰:谓恬尝学狱法,遂做狱官,典文学。”

  • 右堂

    清朝对地方州县中吏目、典史之别称。

  • 誊录院

    官署名。又称誊录所。宋朝贡举考试掌管誊录试卷的机构。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始置。举人纳卷后,密封卷头,编写字号,发送誉录院,在宦官监督下,由誊录官指挥数百名书手抄录成副本,再以副本送考官考校定等

  • 秘书卿

    官名。元代秘书监的长官,其地位在秘书监太监、少监之上。见“秘书监(2)”。

  • 仪曹承务郎

    官名。隋文帝置礼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礼部员外郎。

  • 神乐观右知观

    官名。参见“神乐观左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