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副将
官名。北魏置,镇的副长官,佐镇将掌镇务。重要之镇置都副将,职掌同,而品秩在其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秩。
官名。北魏置,《历代职官简释》:“北魏沿北边置六镇,其统辖军民者称镇将,次一级称镇副将,亦有称镇大将者。后又有镇城都督、防城都督之称,其制度不详于史,盖在当时亦为临时措置,无一定编制。”
官名。北魏置,镇的副长官,佐镇将掌镇务。重要之镇置都副将,职掌同,而品秩在其上。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职员令及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未载其品秩。
官名。北魏置,《历代职官简释》:“北魏沿北边置六镇,其统辖军民者称镇将,次一级称镇副将,亦有称镇大将者。后又有镇城都督、防城都督之称,其制度不详于史,盖在当时亦为临时措置,无一定编制。”
县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民国初年,各省除设县议事会之外并设有县参事会,为办理自治行政的辅助机关,但可以代替县议事会议决各种事项,在一定条件下兼具立法机关的性质。其议决的主要事项为:一、县议事会议决事件的
官名。春秋晋国,战国赵、秦等国置。掌全国军政的长官。《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许历为国尉。”《秦始皇本纪》:“大梁人尉缭来”,“以为秦国尉”。张守节正义:“若汉大尉,大将军之比也。”官名,战国时秦
官名。唐朝置,以年深御史充任,总管御史台庶务。五代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一人兼任。宋初因之。神宗元丰 (1078—1085) 改制,去“知杂事”之号,置侍御史一人,为御史台副长官。
爵位名。北齐置,与开国县侯同为从二品。
官名。金贞祐五年(公元1217年)置,为集贤院的长官,秩从四品。
满语官名。汉译为“尚膳正”,为清朝内务府所属御茶、膳房之职官。
见“道录院”。
见“大天源延圣寺总管府”。
①官名。西汉孺子婴居摄元年(后6)始置,以为辅弼之臣。《汉书·王莽传》: “以太傅、左辅、骠骑将军安阳侯王舜为太师。”十六国西秦乞伏国仁建义元年(385)置,位在左右相之下。后燕慕容熙光始元年(401
见“额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