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府

都府

指节度使。唐朝的节度使,既掌管军队,又管田税民俗,总之是无所不管,故称都府。宋代洪迈《容斋三笔·唐观察使》:“唐节度使,兵甲财赋民俗之事,无所不领,谓之都府。”

猜你喜欢

  • 选海

    即“选调”。

  • 坦绰

    官名。南诏官,与布燮、久赞同为清平官,犹唐朝宰相,决国事轻重。

  • 要会

    官府记录财政收支情况的文书。《周礼·天官·小宰》:“月终则以官府之叙受群吏之要”,“听出入以要会。”郑玄注引郑司农:“要会,谓计最之簿书,月计日要,岁计曰会。

  • 典壅下士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司水中大夫典壅上士属官,正一命。

  • 库部令

    官名。北魏前期置。属库部尚书,协掌库部曹事务。《魏书·窦瑾传》: “(窦遵)后以善书,拜库部令,卒官。”孝文帝太和(477—499)改制时罢。

  • 判礼部

    官名。宋初置,见“礼部”。

  • 理藩院各司主事

    官名。清代理藩院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清吏司各置主事为司官,其地位在郎中、员外郎之下。参见旗籍等六清吏司条。

  • 细作署令丞

    官名。北齐置细作署,掌精美器玩的造作。属太府寺,设令及丞为正副主官。

  • 里正

    官名。春秋战国置,为一里之长。主里政,检举善恶。秦及西汉沿置。东汉又称里魁。北魏亦置,管理京师诸坊内事务,每坊内有七、八百户或千户以上,设里正一人,下有二吏; 原为流外四品,宣武帝时为流外勋品。北齐沿

  • 知法

    官名。金代大理寺设知法十一人,从八品,女直司五人, 汉人司六人,掌检断刑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