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字典>历史百科>古代官职>都官郎中

都官郎中

官名。魏晋南北朝与都官郎互称,为尚书省都官曹长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定置为刑部都官司长官,从五品上。高宗龙朔二年(662)改名司仆大夫,咸亨元年(670)复旧。五代沿置。北宋前期为五品寄禄官,不预司务。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后,始为职事官,从六品。哲宗元祐元年(1086)兼领司门,绍圣元年(1094)沼都官、司门二司互置郎官一员。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兼领比部、司门事。明初亦置,员一人,正五品,洪武二十三年(1390)罢。


官名。唐朝设此官,“掌配役隶,薄录俘囚,以给衣粮药疗,以理诉竞(强横)雪冤。”宋朝也设此官,其职掌基本上与唐同;掌管徒流配隶等事。见《旧唐书·职官二·都官郎中》、《宋史·职官三·刑部》,参看“都官”条。

猜你喜欢

  • 夷司王臣

    西周时期少数民族在王室供职者。《大盂鼎铭》: “锡夷司王臣十又三伯。”

  • 枢密院讲议司

    官署名。北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改尚书省讲议武备房置,掌讨论武备,以知枢密院事提举。三年罢。

  • 朝堂

    天子议政的地方。班固《西都赋》:“左右廷中,朝堂百僚之位,萧曹魏邴,谋谟乎其上。”《后汉书·明帝纪》:“公卿百官……乃站集朝堂,奉觞上寿。”

  • 佥中政院事

    官名。元置,为中政院的佐官。见“中政院”。

  • 四方馆叙仪

    官名。隋置,掌接见外国使者时按其等级的不同而排定次序。

  • 梳篦衙

    太平天国所设百工衙之一,主制造梳篦。

  • 军医正

    (1) 陆军同等官。北洋政府设置,有一、二、三等军医正,其军阶分别为上校、中校、少校,掌理陆军医疗事务。(2) 海军相当官。北洋政府设于各舰,由一等军医官充任。

  • 右千牛卫中郎将

    官名。唐高宗龙朔二年(662) 改右奉宸卫中郎将置,设二员,正四品下,掌供奉侍卫,佐上将军职; 有口敕,声不下闻者,则宣告。宋朝置为环卫官,无定员、无职掌,多以宗室为之,亦用为武臣赠典或武官责降散官;

  • 宪兵司令部

    官署名。国民党政府设置,为全国宪兵指挥机关,隶属于军事委员会。设司令一人,中将级;副司令、参谋长各一人,均为少将级。司令部内部设参谋、副官、军需、军械、军医等处,处下设科。处长为上校或同等佐属,科长为

  • 朱批奏折

    文书名。即经皇帝批示过的奏折。